展品豐富不乏民俗風情
福建土樓自然博物館總投資近2億元,占地面積8000多平方米,館藏展品4萬余件。展館共設有八大展區,包括以生命進化為主題的古生物化石標本展區、千姿百態的鐘乳石溶洞奇觀、精美絕倫的礦物晶體天然奇石展區、絢麗多彩的生物標本展區、古樸典雅的客家民俗文化古街、直觀系統的客家土樓建筑技藝展示、趣味盎然的4D油畫互動區以及古色古香的根雕藝術長廊等等,將自然奇觀與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我省民營博物館的精品館之一。
與一般的博物館不同,進入土樓自然博物館后,走過一段通往地下的臺階,別有洞天的展區才會展現在眼前。進入眼簾的首先是仿生恐龍區,展區模擬1.9億年前到1.36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場景。各類栩栩如生、形態萬千的仿古恐龍遍布區內,有霸王龍、恐爪龍、躍龍等等,一個遙遠而真實的恐龍時代就展現在眼前;在鄰近的古生物化石展區,4100多件各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古生物化石直觀地顯現出地球變遷、生物進化的滄海桑田,其中不乏巨型蜥腳恐龍、特大魚龍、特大海百合群體化石等堪稱國寶級的珍稀化石標本。
移步換景,光怪陸離的溶洞奇觀區就到了。這個展區綜合運用聲、光、電、溫、水等手段,區域內五顏六色、流光溢彩,加上形狀各異的鐘乳石,讓人仿佛置身夢幻境界;礦物晶體、奇石展區主要展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各類礦物晶體、珍奇怪石以及形態各異的寶玉石、瑪瑙與珍貴的雞血石、七彩石、鐵膽石等,也是讓人目不暇接;而蝴蝶標本展區則匯集了世界各地20多個國家的珍稀蝴蝶上千個種類,共計3萬只蝴蝶標本,其中包括目前世界上所發現最美麗八大名蝶之一的月光女神等等,觀賞完蝴蝶標本還可以看到部分動物標本。
作為舉世聞名的土樓之鄉和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永定區有著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蘊,土樓自然博物館自然也少不了這方面的內容。館內專門設立了客家民俗風情展區,展區內按照客家人的建筑形式設置了古街民居和店面造景、雕塑人物,根據客家人的生活習慣配備了建筑模型、農事、婚姻、生活等用具、用品,通過這些惟妙惟肖的場景模擬,反映客家人的日常生活和商貿等等,讓游客更加了解客家民俗風情,在近乎真實的場景模擬中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
旅游之外再添“新景”
鄭雪文告訴記者,因投資大,開業時間短,目前土樓自然博物館的門票收入還不足以盈利。“現階段,我們立足于把博物館打造為當地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以社會效益為主。”
今年9月19日開辦一周年之際,龍巖市和永定區的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放在土樓自然博物館舉行。活動現場人頭攢動,全市部分中小學校師生、家長及當地群眾、游客或在科教圖片展、科幻畫作品展前駐足觀看,或到宣傳臺前咨詢問題、領取科普宣傳材料,興致盎然地學習科學知識、感受科技創新、領略科學魅力。
因土樓自然博物館展陳內容具有多樣性、科學性、知識性,目前,龍巖學院在土樓自然博物館還設立了客家文化研究基地,龍巖市新羅區、永定區各中小學也在此設立科普教育基地,每年都安排學生到土樓自然博物館參觀、學習。開館以來共接待各類接受科普教育的學生近5萬人。
今年,土樓自然博物館還開展了各項科普進校園活動,參與了新羅區中小學生科技比賽活動,以及到龍巖學院、新羅區部分學校進行科普巡展。
談到未來的發展,鄭雪文說,土樓自然博物館將在服務、布展內容等方面進一步完善,努力打造立足閩西、面向全省、輻射全國的現代化精品自然博物館。讓土樓自然博物館與客家土樓相得益彰,成為土樓旅游的新景點和當地重要的科普基地。
?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