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傳統(tǒng)樂器制作技藝代代傳 被列為非遺保護項目
毫厘之差 可能致音色不純
在林德洪家中,隨處可見不同的莆仙傳統(tǒng)樂器,如八角琴、伬胡、四胡等,林德洪告訴記者,所有樂器都是嚴格按照祖上傳下來的技藝,通過手工制作出來的。“伬胡胡面5寸,四胡胡面4寸,尺寸都是祖上流傳下來的,從來沒改過。”林德洪邊用祖輩留下的魯班尺測量胡面尺寸邊告訴記者,樂器的尺寸大小關(guān)系到成品的音質(zhì)。
選材上,弦樂器多挑選龍眼木中帶有“虎斑”紋路的木樣。上好的樂器,對材質(zhì)、尺寸及合成的樣式結(jié)構(gòu)有十分嚴格的要求,要求越嚴格,發(fā)出的聲音就越純正。完整的制作過程需要好幾天時間。
林德洪拿起已制作成形的琴筒緊貼薄木板,熟練地在木板上畫出筒的形狀,接著用不同的工具,對木板進行加工,直到剛好可嵌入琴筒的凹槽。“面的厚度要剛剛好,否則音質(zhì)就會差很多。”林德洪說,就拿八角琴來說,筒面厚度要掌握在0.3厘米和0.4厘米之間,安裝后,還要通過手指的敲打,聽聲音判斷音質(zhì)的好壞,如果達不到要求還需要再進一步修改。
傳說中喜好音樂的龍子之一——囚牛,被雕刻于琴把之上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