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泗鄉位于龍海市西南部丘陵山區,低山丘陵和山間盆地相間地形,九龍江支流南溪橫貫全境,鄉域面積近6000公頃,有14個行政村(44個自然村),總人口約2.47萬人。
碧水為路,青山作營。東泗遠離工業污染、城市喧囂,天藍、水凈、地綠,是省級生態鄉鎮,儼然一處世外桃源,發展后勁和前景令人期待。
一溪一港
海絲遺珠
東泗鄉水系交通發達,九龍江南溪穿境而過,長15公里,河水清澈,是東泗人民賴以生存的母親河。下游南溪橋閘是一座具有防洪、排澇、擋潮蓄淡、灌溉供水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橋閘,是龍海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有“東泗公社‘放小顧大’的西嶺大隊精神”,顧全下游,而犧牲自我。
▲初冬時節,走進東泗,山水之間的飄飄白云、村落上空的裊裊炊煙,穿境而過的九龍江南溪、初具規模的“千畝花卉走廊”,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綠意盎然的優美田園,相得益彰,引人入勝。
在這一灣南溪水中,孕育著海上絲綢之路的一顆明珠——卓港村——月港外貿鼎盛時期的重要喂給港口。
據卓港村南岐虎頭廟碑記載,清康熙四十七年(即公元1708年),蘇氏先祖選址南溪三角流水的中心地作為港口興建“倒港圩”,由蘇氏“三十六社半”分“房角”建設集鎮開圩,先搭草棚,后建磚瓦厝,商船往來于月港。至清代中葉建成上層居住、下層營業、門前“五腳距”的紅磚騎樓樓店,逐步建成三直的米街、中街、后街,兩橫的橫街和圩尾街。寬敞處開辟豬仔圩、牛圩、杉木行、石料場、鹽館等商品交易場所,選定十日內的一、四、六、九日為圩期。每圩期有近50艘商船停泊于港口三個碼頭上貨,十分繁榮。至今,“倒港圩”古街仍然保留。
▲東泗鄉卓港村是福建省美麗鄉村創建示范村、漳州市富美鄉村建設示范村。
卓港村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的村落。村里還保存有媽祖宮、基督教堂及紅軍樓等古跡。村里老人說,建圩初始,村民考慮商船以海為生,故以媽祖為主座,修建廟宇,祈求風調雨順,車船平安。1904年基督教會傳入卓港,1926年村里發起建設教堂,至今全村還有信徒200余人。
在米街的東端,有一座西式洋樓。這是1926年海外華僑蘇德爐獨資興建,為三層半水泥混合結構,共有24間房廳,名噪一時。龍海革命先輩蘇靜、蘇精誠在1932年曾以“洋樓”為據點,建立游擊隊部,組織開展游擊戰。后來,“洋樓”也被稱為“紅軍樓”。
海洋文化、西洋文化、革命文化在這里交融交匯,生根發芽,見證了卓港先民敢為人先的“海商精神”。
歲月變遷,濃厚的文化底蘊,優美的自然風光,依然讓卓港天生麗質,風姿綽約。
按照龍海市委、市政府賦予東泗鄉“又見炊煙”詩一般的特色定位,卓港村因勢利導,深入創建“美麗鄉村”“富美鄉村”,正逐步展現出“迷人一面”。根據規劃,卓港村還將建設登山棧道和南溪景觀觀光亭以及相關休閑場所,全面展示作為福建省美麗鄉村創建示范村、漳州市富美鄉村建設示范村的新容新貌和“海絲遺珠”的古街古景。
兩大產業
創業增收
融入花都,種植花木“搖錢樹”。近年來,東泗鄉花木產業悄然崛起,特別是花都大道通車后,更是迎來發展的春天。
▲花卉苗木已逐漸成為東泗鄉農民創業增收的新興產業
“雖然這里離東南花都只有兩三公里,但過去很多田地拋荒?;ǘ即蟮劳ㄜ嚭?,路邊的田地都發展成花圃,租金也水漲船高,每畝每年達5000元。”鄉干部老蔣說。
東南花都具有高效的品牌效應和人群集聚效應,東泗鄉主動對接東南花都的輻射,已規劃一片2200畝的花木基地,形成初具規模的十里生態走廊,并不斷向南溪下游延伸,既帶動農民增收,也為壯大“綠色生態經濟”創造良好條件。
如今,溪坂村在鄉政府的引導下,千畝花卉走廊已經漸成規模,每畝種植年收入達6萬元,全村花卉年銷售額1億多元。
“現在住的是小別墅,睡的是安穩覺,再也不用在臺風天里擔驚受怕?!痹谙嘈麓?,村民老許說。在老人的記憶中,過去溪坂村是“老澇區”,多次經歷水澇災害,遇到臺風天下暴雨,村莊田野經常被淹。
2008年,東泗鄉黨委、政府在原村址高地規劃20畝土地建設溪坂新村,用于受災戶的搬遷安置。經過幾年建設,新村已有近百座新樓房?!按遄幼兓@么大,靠的就是發展花木產業?!崩显S說。
▲位于東泗鄉下浦村的桃花塢具有“桃”“竹”“碧水”三個特色,每逢桃花盛開時,簇若錦繡。
立足優勢,孕育養蝦“聚寶盆”。東泗鄉山地植被保護較為完整,原始生態優勢明顯,地表水資源豐富,具有發展養殖業的先天條件,于1999年引進并成功試養南美白對蝦,2001年在全鄉大面積推廣養殖。
目前,東泗鄉白對蝦養殖面積已達萬畝,遍布14個村,形成白對蝦養殖基地村,并獲省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證。全鄉有水產育苗場32家。
南美白對蝦養殖對環境要求很高,南溪無工業污染的水源恰好符合養蝦要求。養殖戶老蘇說,南溪的水質比較好,沒什么污染,酸堿度也好,氨氮含量指標比較適合。他這一批的白對蝦已經養了一個多月,要趕春節的銷售旺季。
鄉干部老陳說,發展白對蝦讓養殖戶增收,也讓東泗鄉摘掉了“咸菜鄉”的貧困帽子。目前全鄉白對蝦年產值達到2.4億元,也帶動了相關產業。全鄉還有一個淡水養殖協會、一個水產研究所、兩個蝦病防治網絡站以及飼料(含蝦藥)營銷店50多家、相關運輸車200多輛、溫棚搭蓋專業隊100多支400多人、成蝦捕撈隊34支約300人。
三項優勢
蓄力發展
交通——“東泗—漳州—廈門”半小時圈逐步形成
從地圖上看,東泗離漳州市區直線距離僅20公里,但在花都大道通車前,往來漳州市區,只能繞行海澄、石碼、榜山等地,極大地限制和阻礙了區域開發。
東泗“孤島”般存在的狀況已逐漸成為歷史——靖海高速橫貫而過,并在東泗鄉設立了互通口,讓東泗真正迎來了“高速時代”;投資4000多萬元修建花都大道,至東南花都高標準硬化道路全線貫通,成為東泗發展的經濟大動脈;正在規劃建設的廈漳城市輕軌R3線、省道208復線將途經東泗,屆時將為東泗插上騰飛的翅膀。東泗到廈門、到漳州市區半小時經濟圈正在畫上圓滿的句號。
人文——閩南水鄉的深厚底蘊正掀起美麗面紗
東泗鄉歷史文化悠久,散落南溪兩岸的古樸村落可謂“村村有珠璣”。
位于東泗東北部的卓港村,已有三百余年歷史。村里既有隨村而建、以媽祖婆為主座的“倒港宮”,還有始建于90年前的基督教堂;既有傳統古街、民居,還有“西式洋樓”。走進其間,仿佛進入中西文化的交匯地。
▲傳統紅磚騎樓民居述說著東泗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靠獅山而臨南溪的碧浦村,有七座小圓山、九處水潭,被看成是一處“七星墜地,九龍潭環繞”的寶地。村中有座碧浦亭,原系古驛亭,建于南宋時期,西側有書院4間,曾為宋末帝趙昺逃經漳州臨時設立的考場。與碧浦亭隔江相望的玳瑁山,有一山脈延伸至南溪水中,恰似巨象在溪邊伸鼻“豪飲”,被稱“象山”。
而位于東泗東南部的虎渡村,古以“虎渡”為碑號。清朝年間,嶺頭社出有杰出總兵提督蘇明良,一生為人公正,受雍正帝御筆親賜“?!弊重摇T撠伊鱾髦两瘛?/p>
地熱——踏出綜合開發利用第一步
東泗鄉地熱資源豐富,在東泗、碧浦、水滸、西嶺、松嶺等五村連線處蘊藏一條寬約0.7公里、長約3公里的地下“古海水”溫泉帶,出水量約5000噸/日,水溫約83℃,為高礦化氯鈉型優質溫泉,是發展溫泉旅游休閑度假的好地方。目前,正在開發建設的金谷溫泉水上樂園項目,將是東泗鄉綜合開發利用地熱資源踏出的第一步。
▲我國東南沿海第一口干熱巖鉆探工作今年在東泗啟動,目前鉆探深度為2500米。項目已由福建省閩投電力發展有限公司與國家水環所簽訂投資協議,主要利用干熱巖發電。項目科研成功,漳州將成為東南沿海第一個探取深部熱源的城市。
除溫泉外,東泗鄉還是中國地質調查局選定的干熱巖資源勘查優先靶區,并已啟動我國東南沿海第一口干熱巖鉆探工作。
四個突出
保障民生
近年來,東泗鄉突出“興水利、重教育、保飲水、創宜居”四大民生工程的建設,認真抓好一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惠民實事。
興水利東泗鄉投資約222萬元,加固碧浦至水滸段防洪堤,并新建4座涵洞,受益5000畝土地、近萬人口;實施河道清淤工程,已清理河道50多公里,可改變10個村的內澇問題;投資200萬元,修建清泉至水滸排洪渠,暢通高速公路出口沿線村莊的排洪排澇;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總投資725萬元,涉及6個行政村、上萬畝土地,已通過省級驗收,預計全鄉每年可節水135萬立方米。
▲東泗鄉在中心小學建成首個標準化運動場
重教育近三年來,東泗鄉通過多方籌措投入500多萬元,全面改善義務教育階段辦學條件,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全面建成一批校安工程,全鄉初中學校1所、完小學校6所,均配備多媒體教室;建成中心小學、西嶺小學兩所完小校的塑膠跑道標準化運動場建設,小學體育健兒在今年龍海市小學運動會上勇奪佳績,首度擠進全市前五名;新引進教師30多名,一改教育引不來、留不住人才的歷史。
保飲水東泗鄉長期以來靠天吃水、掘井取水。為此,鄉黨委、政府下決心實施“自來水村村通”工程,投入1200萬元,建設農村飲水安全一、二期項目,現如今全鄉14個村已全面鋪上自來水管道。面對白花花的自來水,太江村老蘇說:“我們家三代都是挑水煮飯,現在這副扁擔該退休了。”
▲交通網絡的日益完善打開東泗發展新大道
創宜居近年來,東泗鄉堅持“掃干凈、整清楚”,強化“戶收、村運、鄉中轉”,進一步完善垃圾中轉管理;集中整治松西線道路及兩側環境衛生,突出抓好花都大道、南溪流域“一溪兩岸”兩條主線的景觀提升;深化“兩違”、生豬養殖污染、膠合板場等專項治理,不斷優化美化凈化農村面貌;繼續保護好南溪原生態環境,定期集中打撈水葫蘆及漂浮物,確保南溪水域干凈秀麗。同時,深入開展“富美鄉村”創建活動,力爭突出“古”,將卓港村建成富有特色、多種文化交融的山水之鄉,突出“新”,將溪坂村建成生態和諧、產業蓬勃發展的花木之鄉,突出“野”,將清泉村建成立足優勢、“農家樂”樂農家的休閑之鄉。此外,東泗鄉還斥資建成第一個農貿市場,徹底解決了東泗鄉有市無圩、占道經營的歷史問題。
(本版文字/供圖記者張志祥通訊員龍聞陳清興林錦勇)
?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