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廟宇體驗多元文化交融
有人說,在泉州最能感受到多元文化交融,這無疑跟老城區形形色色的宗教寺廟有關。老城區現存的宗教遺跡,既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幾大宗教,又有媽祖信仰、關帝信仰、吳真信仰、王爺信仰等。
古泉州宗教文化雖然多種多樣,但各種信教群眾長期和睦相處,互不排斥、互相尊重,成為美談,也成為世界罕見的奇跡,印證了泉州海納百川、兼容并包的人文性格。
這種多元性從很多細節可以看出來。在泉州開元寺里,還留有當年各個宗教互相交融的痕跡,大殿基座上有精美的獅身人面像,據說,這應該是最經典的印度教圖案。
還有,在泉州一條街道上,可以并存不同的宗教寺廟,卻不妨礙各自香火繁盛。涂門街位于鯉城區,是集商貿、旅游、文化等于一體的繁華地帶。這條全長僅1000多米的街道,有著眾多的“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群,分布著13處宋元文化遺存,如清凈寺、孔子文廟、通淮關岳廟等。南俊路和涂門街也頗為相似,周邊有元妙觀、承天寺、銅佛寺等。
訪海絲遺跡欣賞“絲路”魅力
泉州市區現在依然保留了大量海絲遺存以及大量與海絲相關的文化,有著深遠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鮮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觀、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以及悠久廣泛的對外交流。
九日山山中無石不刻字。東西兩峰摩崖上,迄今留存北宋至清代的題刻75方,其中以13方宋代航海祈風碑刻最為著名,是研究泉州港海外交通的珍貴史料,也是中國人民與亞非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伊斯蘭教圣墓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蘭教圣跡,坐落于清源山風景名勝區的靈山景區內。據載,唐武德年間(618-626年),伊斯蘭教穆罕默德遣三賢沙仕謁、四賢我高仕來泉州傳教,后卒葬此山。葬后是山夜光顯發,人異其靈圣,故名曰“圣墓”,山曰“靈山”。
泉州天后宮是海內外同類建筑中規格最高、年代最久遠的媽祖廟,原稱“天妃宮”,俗稱“媽祖廟”,素有“溫陵圣廟”之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史跡。
泉州清凈寺,創建于公元1009年,是仿照敘利亞大馬士革伊斯蘭教禮拜堂的建筑形式建造的,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處伊斯蘭教建筑,它是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見證。
泉州因“海絲”而與古寺結緣,古寺又見證了泉州商貿及宗教文化的輝煌,獨特的歷史文化吸引著海內外的游客。
?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