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深藏歷史文化 見證古城千年傳奇
西街西段的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內,舊面粉廠的面粉儲存罐被保留下來,改造成藝術演出的“大麥倉”。劉益清 攝
復興古城重現往日繁華
憑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泉州在2013年底當選首屆“東亞文化之都”。次年,泉州以此為契機,啟動了古城文化復興計劃。
作為泉州古城肌理保存最完整的區域,西街片區改造成為首期工程,其中,東段自中山路至新華路,主打原汁原味;西段從新華路到城西環路,發展高端商業。
“復興后的業態將不是扁平的,而是豐滿的,讓人盡享歷史與未來的對比,感受新的味道。”泉州市博物館館長陳建中表示,這項改造是在修舊如舊的前提下,以產業和人的發展為著力點,通過盤活古城文化資源,帶動古城文化業態復興發展,培育體系完善的城市文化業態。
在西街龍頭山片區的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就是從舊廠區脫胎換骨而來。該區域是泉州最早的工業廠區,1916年,晉江莊氏兄弟在此創建源和堂蜜餞廠,新中國成立后,泉州在這個廠周圍建設了面粉廠、麻紡廠等。舊面粉廠等廠房于上世紀90年代停產后,一度荒蕪沉寂,被分割出租給小企業和外來工。2013年,泉籍煙火表演藝術家蔡國強看中了此地,建議泉州有關部門進行改造。
亞藝節期間,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不僅有東亞文化之都圖片、百家姓、泉州對外交往史魅力展,更引來一批外國藝術團體傾情獻演。
“西街西段部分改造后,將與臨漳門、曾氏祠堂、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南音藝苑、梨園古典劇院等串聯起來,形成具有泉州特色的音樂藝術文化業態。”泉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慶宗說,“未來,這里將騰出更多的空間裝新的東西,建設現代生活的配套設施,完成后,西街該古樸的,將呈現更古老的風貌;該新的,將與國際接軌、與現代藝術相融,體現出西街歷久彌新的街區風格。”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