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晉江民企遇見臺灣文創
在福建省“海峽杯”工業設計(晉江)大賽上,臺灣設計師(右)正在與客商交談。(資料圖片)
東南網11月1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烈 通訊員姚煜娟)晉江上萬家企業中,九成以上是民企。在外需疲軟、大陸經濟轉軌的當口,這些“愛拼才會贏”的民企正在打造品牌、添加中國元素等方面積極嘗試。此刻,當它們遇見臺灣文創企業,又會演繹出怎樣精彩的故事?
無品牌難立足
走進主營3D打印的迪特公司大廳,鞋、收音機、杯子、水壺……各類3D打印模具讓人目不暇接。尤其是鞋類模具,是該公司的主要產品。
一款鞋,不只是簡單的鞋底與鞋面的組合,在注重外觀的同時,還要注重鞋與腳的契合度。東方人的腳與西方人的不一樣,臺灣制鞋的理念是,要從腳長、腳圍、腳寬三個向度,設計出最契合東方人的板型。
“臺灣鞋業設計理念比較超前,文創園里的臺灣設計公司能為我們的鞋類模具制造提供建議。”迪特公司3D打印中心項目經理唐孝康說。
正是從臺灣的制鞋理念中,迪特公司看到企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元素:品牌。不僅是打造品牌,還要推廣品牌。而臺灣制鞋理念中對細節的執著追求,便是一種打造自己品牌的態度。“只有擁有屬于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產品,才能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唐孝康說。
身邊的臺灣文創
在晉江市洪山文創園,有一棟專屬于臺灣文創機構的樓。臺灣設計公司“狼群”的辦公場所就在這里。
早在入園之前,“狼群”就已經跟晉江的民營企業有過合作。“像雅客、好彩頭、蠟筆小新、親親……我們已經為這些品牌做了兩三年的包裝設計。”說起晉江民企,“狼群”公司總經理張家誠如數家珍。
張家誠講起了他們為好彩頭設計乳酸菌飲料外殼包裝的過程。“跟普通的瓶裝乳酸菌相比,它的外觀更小。”張家誠說,“別看小小的一個外殼包裝,其實關系到企業的整個營銷策略,包括產品的市場定位、市場反應、銷售預估等。之所以將它設計成小瓶裝,是為了讓顧客能整組購買。”
表面上做的是外包裝設計,實際上做的是產品營銷策略方面的服務。討論、設計、調查、修改……一個個環節、一道道流程,不是待上幾天就能夠解決的。而每一次方案的討論和修改,“狼群”公司的團隊都需要從臺灣飛過來,風塵仆仆,既耗時間,又浪費錢。
今年8月,“狼群”公司干脆入駐洪山文創園。“這樣便于我們為企業服務。當然,關鍵是我們非常看好大陸的發展前景。”張家誠說,今后晉江企業的各種需求,他們都可以隨時溝通,即時解決。
文創園也是人才庫
今年暑假,臺灣14所院校的二十多名設計專業的學生,深入晉江企業的生產一線,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實習,結束時開展一場“頭腦風暴”,為這些企業出謀劃策。
學生們的想法雖然有些天馬行空,但也著實為一些企業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在一家陶瓷器具公司,一位臺灣學生提出產生“機器人茶具”的想法,也就是將機器人的外觀、材料、重力組合原理等元素融入茶具設計中。而晉江剛好有一家機器人制造公司,這個系列的茶具可以為該公司增加銷售賣點,同時陶瓷公司又多了個大客戶。聽完臺灣學生的設計原理介紹,兩家公司一拍即合,目前正在把這一想法變成現實。
“讓臺灣學生來實習,與當地企業家進行腦力激蕩,這開創了一種企業甄選人才的新模式,它突破了傳統筆試、面試的局限性。”晉江市文改辦主任柯國林介紹,建立洪山文創園,意在吸引兩岸的設計師、學生前來,而對于企業來說,這也是人才儲備和創意儲備的平臺。
洪山文創園還成功舉辦了兩屆“海峽杯”福建工業設計(晉江)大賽,共收到近萬件大學生、設計師的創意作品。不少創意作品已經被晉江民企采用。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