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晉江民企遇見臺灣文創:打造品牌 添加中國元素
文創園也是人才庫
今年暑假,臺灣14所院校的二十多名設計專業的學生,深入晉江企業的生產一線,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實習,結束時開展一場“頭腦風暴”,為這些企業出謀劃策。
學生們的想法雖然有些天馬行空,但也著實為一些企業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在一家陶瓷器具公司,一位臺灣學生提出產生“機器人茶具”的想法,也就是將機器人的外觀、材料、重力組合原理等元素融入茶具設計中。而晉江剛好有一家機器人制造公司,這個系列的茶具可以為該公司增加銷售賣點,同時陶瓷公司又多了個大客戶。聽完臺灣學生的設計原理介紹,兩家公司一拍即合,目前正在把這一想法變成現實。
“讓臺灣學生來實習,與當地企業家進行腦力激蕩,這開創了一種企業甄選人才的新模式,它突破了傳統筆試、面試的局限性。”晉江市文改辦主任柯國林介紹,建立洪山文創園,意在吸引兩岸的設計師、學生前來,而對于企業來說,這也是人才儲備和創意儲備的平臺。
洪山文創園還成功舉辦了兩屆“海峽杯”福建工業設計(晉江)大賽,共收到近萬件大學生、設計師的創意作品。不少創意作品已經被晉江民企采用。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