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發現唐五代河岸護坡 福建首現該類遺址
現場出土的宋元時期白瓷盤,曾是當時外貿暢銷款
海峽網11月12日訊(記者 李熙慧 文/圖)福州三坊七巷文儒坊西段,發現了唐五代或更早的河岸護坡遺址。昨日,現場考古工作人員稱,這類遺址是首次在福建發現,也算是全國第二例,工作人員將把木質擋板標本送至科學研究機構,進行年代碳14測定。
唐代護城河結構 屬國內第二例
2011年11月,本報率先報道文儒坊西段(通湖路)工地西北側,考古發掘出唐五代時期城墻遺址的消息。此后,考古發掘工作暫停,此次是在此前發掘的唐五代城墻基礎上,繼續向東側延伸。在考古工地,記者看到緊挨著安泰河的一處空地,被挖開深四五米的大坑,坑內黑色淤泥中,有一組木樁等組成的河岸護坡。
市考古隊張領隊告訴記者,唐五代時期,王審知曾修城墻開發福州,但該護岸很可能是唐五代建城墻之前的基礎設施。有可能是王審知直接利用這段河岸建城墻和護城河。他說,從現有考古資料看,國內只在浙江錢塘江沿岸,發現相似木結構的河岸護坡,二者基本一樣。這種河岸護坡南方才有,三坊七巷發現的算是全國第二例,福建首例。
出土宋代瓷器 曾是外貿暢銷款
現場還出土不少唐五代時期典型的錢紋磚、獸面瓦當等建筑材料。記者看到,多名工人正在清洗這些瓷器。“這次宋代地層出土了不少瓷器。”考古隊員小梁說,其中有白瓷、龍泉窯青瓷等,清洗之后雖顯殘破但很精美。
記者看到,這些瓷器胎質均勻,款式古樸,盤子、碗等器物上大都有蓮花等形狀的刻花。張領隊告訴記者,這些款式也是福建瓷器海外貿易中的暢銷款。此處第一次發掘曾發現過宋代房基等重要遺址,加上緊鄰河道,推測這里曾是福州商品銷售集散地之一,也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繁榮的見證。
記者還了解到,該地塊將建設遺址博物院,原有的建設地下室的方案已被專家否定,等考古資料匯總之后,將重新修改原方案。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