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500年南溟書院 再現風流
東南網11月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盧婷雯 通訊員 劉建龍 文/圖)“黃道周的為人處世,都非常符合《孝經》對孝的要求……”近日,在東山縣銅陵鎮岵嶁山上南溟書院,銅山古城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黃道周文化研究學者陳旭山先生,講述《孝經》的文化內涵及東山先賢黃道周踐行《孝經》的事跡。
500年書院 原址復建“重生”
沿著“九九壽梯”拾級而上岵嶁山,經“進一亭”,路過三五間民房,依次繞過“天開文運”“學海文瀾”“登山觀?!薄芭c造物游”等摩崖石刻,在鮮花綠樹掩映下,莊嚴古樸的南溟書院屹立眼前。
南溟書院始建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主祀朱熹,配祀黃道周,又稱“文公祠”,曾與崇文書院、東璧書院并稱銅山三大書院,至今近500年歷史,后僅存南溟書院。
在當時知縣陳汝咸重修書院的300多年后,2005年,東山縣開始在南溟書院原址上,復建主殿及兩翼回廊、門樓、兩側廂房,修葺摩崖石刻,開辟233級“九九壽梯”、“進一亭”。歷時5年,建成占地2200平方米的南溟書院,純抬樑式木構仿古建筑,殿宇內的雕梁畫棟、飛檐斗拱,保持了明清建筑風格,南溟書院重獲新生。
今年,南溟書院被定點為“東山社科講壇”,并被授予“市級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稱號。
講壇重啟 延續書院講學傳統
明崇禎四年(1631年),黃道周抗疏罷官辭京回故里,曾在南溟書院聚徒講學;清康熙年間,銅山所歸漳浦管轄,知縣陳汝咸重修南溟書院后,“立義學,延名宿,訓鄉子弟于書院”;清雍正時期,銅山所劃歸詔安縣管轄,知縣雷其達在此設立月課;清末東山著名鄉賢馬兆麟也曾上南溟書院掌教……南溟書院創辦以來,成為“教鄉之子弟習書禮”的文化場所,一脈文風得以延續。
2014年5月,銅陵鎮啟動“歷史文化名鎮復興計劃”。銅山古城文化發展促進會應運而生,謀劃重開“南溟講壇”,旨在發揮南溟書院傳播歷史文化知識和傳承傳統美德的功能,弘揚正能量,提高市民文化素質。
曾兩次在此講授黃道周文化的陳旭山認為,許多傳統文化不能完全繼承,應有一個揚棄的過程。以南溟書院為依托,繼承先人的文化精華,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2014年至今,“南溟講壇”已先后開講五次,取得良好反響。下階段,“南溟講壇”將圍繞經典國學、古城歷史文化、歷代鄉賢、傳統道德等不定期開講。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