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歌仔戲冊 說唱陳三五娘 折射閩臺文化交融
“歌仔冊”記錄的《陳三歌》開頭部分
“我收藏了一本閩南語‘歌仔冊’的《陳三歌》手抄本全冊,是早時民間藝人說唱陳三五娘故事用的?!弊蛉眨易∪菖_商投資區(qū)洛陽鎮(zhèn)文史愛好者張主示致電本社24小時熱線96339說,這本清末民初時期的“歌仔冊”如今很罕見了。
什么是“歌仔冊”?早時民間流行“說唱”?記者前往一看究竟。
陳三五娘故事
記錄于清末“歌仔冊”
張主示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本有些泛黃的冊子,冊子呈長方形,前面的幾頁已較破敗,其他的仍保存完好,字跡清晰。翻過幾頁后,“陳三歌全”四個大字赫然入目,后面附有4句閩南語白話:“若有賢人借去看,不可失落此本歌。抄出此歌恰無通,望恁朋友代我添?!?/p>
“這本是講述陳三五娘故事的‘歌仔冊’?!睆堉魇菊f,自己是文史愛好者,不久前從一名本地人手中收集到這本冊子。根據(jù)手寫者的記錄,這本“歌仔冊”抄就于清末至民國初期,至今已有近百年。
71回2萬余字
敘述完美愛情故事
張主示說,這本“歌仔冊”有可能是民間說唱者或者愛好者自己留存用來翻看的?!案枳袃浴庇涗浀木褪怯脕碚f唱的“歌仔”。這種說唱方法大抵是兩三名民間藝人,其中有的用大廣弦,有的用月琴,一邊彈拉一邊吟唱,就成了“歌仔調(diào)”。像陳三五娘、英臺山伯、黑白蛇等傳奇故事都是他們說唱的主要故事。
整個冊子,采用章回體敘述,共71回,2萬余字。張主示說,這本“歌仔冊”每句七字,對仗式,用閩南語念就,末尾一字大多押韻,吟唱起來朗朗上口,很有韻味?!皟宰永锩婺哿巳菰鐣r閩南語用詞、俗語、俚語等,可見寫冊者的文字智慧之高?!?/p>
《陳三歌》開頭寫道:“福建下落泉州城 泉州嶺后有名聲。祖上做官共做使,生有二仔通傳名。大仔必賢做運使,二仔陳三文秀才?!标惾蜕┥┑綇V東找兄長,而后與五娘偶遇。兩人在潮州燈會后相見,暗生情愫。講述到兩人私會等情節(jié)時,用詞婉約、華麗,講究的同時,還方便吟唱,“能得只人通相對,恰好嫦娥對文君”“二人心肝折不離,日尾相見笑微微”“益春看娘都有意,就向亞娘是在年”“日頭卜落是黃錯,陳三心內(nèi)亂紛紛”。
故事以大團圓為結(jié)局,陳三最終將五娘娶回泉州。
張主示展示收藏的“歌仔冊”
罕見“歌仔冊”
折射閩臺文化交融
“以前的‘歌仔冊’很罕見了。”福建省曲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泉州市曲藝家協(xié)會主席、國家二級演員尤春成說,“歌仔調(diào)”與“歌仔戲”有所不同,它是一種民間說唱藝術(shù)。“歌仔調(diào)”與漳州錦歌在藝術(shù)上的交融,形成一個戲種,因源于漳州故為“薌劇”,后來又流傳到臺灣地區(qū)成為“歌仔戲”。“歌仔調(diào)”應(yīng)該是“薌劇”和“臺灣歌仔戲”的淵源。
用來記載、敘述“歌仔”故事的書籍,稱為“歌仔冊”或“歌仔簿”。其內(nèi)容注重在故事情節(jié)的演述,其中“歌仔冊”以長篇的敘述故事占大多數(shù)。其中的陳三五娘故事,流傳于閩粵臺一帶,家喻戶曉,所以民間的版本名目繁多,有的敘述故事全部,有的只是摘錄部分。
尤春成說,自清末到民國時期,閩南語“歌仔調(diào)”一直是民間流傳的一種說唱表演,也是人民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消遣娛樂方式,同時也可說是一種賦有勸善教化和教育功能的吟唱表演,“它也是閩臺等地寶貴的地方文化財富?!?/p>
相關(guān)鏈接
陳三五娘傳說
陳三五娘是一個廣泛流傳于閩南文化圈的美麗傳說,始于歷史故事,后來演化為戲曲,戲曲故事又使民間傳說更富有傳奇色彩。故事大致為,泉州書生陳三隨兄嫂廣南赴任,路經(jīng)潮州,邂逅黃九郎之女黃五娘,一見鐘情,決意求婚,幾經(jīng)曲折,終成眷屬。
宋代以來,我國閩粵沿海地區(qū)一直流傳著“陳三五娘”的愛情故事。南宋詩人劉克莊曾在他的詩中提到“相君未識陳三面”,可見他是對這故事有所聞而作的。另有宋元勾欄瓦舍,也幸存了陳三帶安童到廣南惠州“聽歌”的唱本。至明代,以這個故事編成的“歌仔冊”和弦管曲,更是傳唱一時。近代從日本、英國、德國圖書館中發(fā)現(xiàn)的《明刊三種》,和以荔鏡為緣的《荔鏡記》《荔枝記》等五種戲曲孤本,都演繹了“陳三五娘”的故事。
去年,泉州“陳三五娘傳說”入圍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
□本報記者 廖培煌 實習生 劉立峰 文/圖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