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區非遺體驗展館吸引市民眼球。
文博會期間許多市民對古塤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了濃厚興趣。圖為老師正在向市民傳授古塤吹法。
核心提示
“近城煙雨千家市,繞岸風檣百貨居”——作為廈門市最古老的城區,思明區經過600年的風煙氤氳和商業文明的滋養,沉淀出了無比厚重的文化資源,也為思明區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貢獻著無窮的后勁與潛力。
2日,為期四天的第八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閉幕,借由這股“東風”,思明區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產業強勢,不僅將文化產業和“互聯網 ”、旅游業跨界融合,還以組展促招商,共簽約項目11個,簽約額為17.24億元人民幣,5300萬美元,總計約合20.6億元人民幣,比去年的14.32億元增加6億元。
思明區文化產業的發展不止于此。統計數據顯示,該區目前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共有188家,占全市比重56%,入選市級重點文化企業50強的,占全市72%;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收總額124.62億元,居全市各區第一位。這艘“文化資本巨艦”正朝著一個橫貫兩岸、連通國際的文化交流大平臺邁進。
非遺文化再創業
釋放產業創新活力
“創新是拓寬蔡氏漆線雕未來之路的很重要的一個元素。”在文化產業領域摸爬滾打多年,廈門惟藝漆線雕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學平深沉地說。
廈門漆線雕是首批獲得國家級、省、市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民間傳統技藝。作為該項技藝政府唯一認定的保護、傳承的責任單位,蔡氏漆線雕積極創新,在制作上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元素相融合,衍生出了不少新的圖案和創作方式,其作品的新穎獨特、產品的精美別致深受行家們的贊賞和消費者的青睞。截至2014年,蔡氏漆線雕共有59件新作品獲得國家版權登記保護,也是福建省唯一一家漆線雕作品擁有版權保護的。
張學平說,蔡氏漆線雕作為海峽兩岸文博會的分會場,如今走過了8個年頭,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這個平臺熟知了漆線雕精品。“今年8月,我們就先行到臺灣進行了11天18場的漆線雕巡展,受到了寶島同胞們的極大關注,這也是為文博會的正式開場預熱。”張學平笑說。
思明區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全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涵蓋15 個門類 34 種類。如何探索創新模式開展非遺活動,使之得到傳承是思明區近年來不斷思索的問題。
今年文博會,思明區除了邀請獲得國家級和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蔡氏漆線雕參展外,還在“思明館”設置了南音、古塤、古琴、龜糕印、鼓浪嶼餡餅等非遺項目,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多渠道化,促進文化與旅游業界融合。
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應成常態。為此,思明區以省級非遺項目,延平郡王習俗為依托,成功舉辦了七屆鄭成功文化節,被國臺辦、文化部列為重點對臺交流項目,推動兩岸同胞在民間信仰、學術、文藝、經貿等領域,進行自發的合作與交流,增進兩岸同胞骨肉情緣;長期開展非遺項目進養老院、社區、校園、公園展演活動,在春節、元宵、中秋等傳統節日里展演南音、歌仔戲、布袋戲等非遺項目,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文化巨頭拓思維
互聯網思維成共識
坐落于南湖公園南門一處5000平方米的幽靜地段的張雄書畫院,是福建省唯一一家擁有自媒體的書畫院。該書畫院旗下的“張雄藝術網”采取與多地合作的模式開設分站,將地方的藝術活動有效進行資源整合,推動當地藝術文化的發展。近年來,已有上萬名中國美協會員加入張雄藝術網藝術家官網,影響力逐步擴大。
更妙的是,“張雄藝術網”如今已成為藝術界的“淘寶網”,買家可在藝術網的在線商城平臺與藝術家直接交易。此外,該網站還設有在線拍賣、拍品征集等板塊,可與張雄書畫院舉辦的拍賣同時進行,并與商城交易品有機對接,形成專業一條龍服務,這在中國藝術品電商市場也屈指可數。
今年文博會期間,張雄書畫院“線下”門庭若市,而“線上”則打造了“每天都是文博會”的盛況,單日訪問量就可達500多萬,僅三天線上交易額就近千萬。
近年來,思明區文化產業走出了一條規模化特色化道路,突出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兩大主攻方向,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科技、金融等產業的“跨領域”融合發展。
許通海,是微雕作品被收藏于國家級堂館最多的藝術家,是至今唯一獲得壽山石微雕作品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他所創辦的君巍藝術園是“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分會場,是中國微雕文化園區的示范點。該藝術院不僅執著于微雕的文化傳播,更運用園區6000平方米的草地上的天賜奇石、人賦妙意、文景相融等迷人景觀,發展婚紗攝影拍攝地。
今年文博會,思明區參展數創下歷史新高,是去年的2.5倍。展位涉及工藝藝術品、創意設計、數字內容與新媒體、文創旅游、非物質文化五個領域,以數字內容與新媒體、創意設計居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思明區“互聯網 ”的良好發展勢頭及創新后勁。
在此基礎上,接下來思明區將持續在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方面發揮自身優勢,先行先試,積極探索“文化旅游”“文化 對臺”“文化 會展”及“文化 創意”等發展模式,大力推進文化與各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
舊廠房里釀創意
文創插上政策羽翼
旗袍,不僅僅是一種服飾,其中更蘊含了中華傳統文化。10月31日上午,在海峽兩岸龍山文創園內,就上演了精美的旗袍行走視覺藝術。面對當日的盛況,人們不禁要問:是什么讓龍山文創園如此“吃香”?是什么讓龍山文創園備受國際時尚的青睞?
對于龍山文創園來說,2009年是一個分水嶺。此前,它是一處機器轟鳴的工業廠房,此后,它是一個創造著能夠為傳統產品帶來數百倍附加值的奇跡的創意工坊。2009年,思明區遵循“兩個原則、兩個導向、一大平臺”的路徑,改造廠房17幢,面積近13萬平方米,把舊廠房打造成海峽兩岸龍山文化創意產業園。
在經過五年多的發展后,截至2014年底,園區總產值約60億元,其中文化產業產值約占總產值的90%。園區先后獲得“福建省十大重點文化產業園區”“中國創意產業最佳園區獎”等榮譽稱號,成為福建省唯一獲“龍騰獎”殊榮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同時入選國家級閩臺文化產業試驗基地。
龍山文創園的成功轉型絕不是獨例。近幾年,思明區建設了龍山、宏泰、友豐、都市“牛莊”、唐頌古玩城、明發油畫城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創業創意園區項目,并以此為平臺和載體,整合自身和周邊資源,主動承接臺灣等外部地區文化產業轉移。本屆文博會,部分文創園和藝術館都承接了分會場的任務。
不僅如此,思明區積極構建政策支持體系,陸續出臺落實《鼓勵與扶持龍山文化創意產業園發展實施方案》、《思明區鼓勵扶持龍山文化創意產業園發展若干規定》《思明區促進互聯網經濟發展辦法》,并將政策覆蓋到全區“三舊”改造文創項目。此外,專門出臺《廈門市工業設計中心租金優惠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專項措施,強化政策實效。
這一系列辦法實施以來,思明區共兌現優惠政策金額共計552.33萬元,其中項目及企業共11家,兌現的租金補貼金額498.33萬元,兌現的活動經費補貼金額共計54萬元。(鄧豆豆)
?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