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上栩栩如生的雕刻
石頭墻與老宅
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古碇步
仙蒲全景
東南網10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蔡雪玲 吳維泉 文/圖)
群山聳翠、林樹含煙、阡陌交通、屋舍儼然……在仙蒲村,不經意間,就會與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畫境來一場邂逅。
驅車從福鼎磻溪鎮進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福鼎仙蒲村,一路前行,一路風景。在車窗外流動的綠色中,身心很快融入大自然的靜謐和祥和之中。循著村道,登高俯瞰,一幅古典的水墨畫卷徐徐展開:碧綠和黝黑的主色調,是依山勢次第上升的梯田、蒼茫的竹海和成片的黑瓦房。點綴其間的,是古道、古墻、古橋和一條玉帶般穿村而過的蜿蜒溪流。
歷史文化名村仙蒲,自有其獨特的魅力。最值得玩味的,是村中保存完好的古跡。仙蒲村里的巷道,是清一色的石板路,溜光錚亮,難掩昔日的繁華與熱鬧。走在這歷經800多年風霜寒暑的石板路上,恍惚間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仙蒲的民居堪稱閩東北山地傳統景觀村落的典型代表。村中各類古建筑達100多處,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這些建筑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為閩東北一帶罕見。
村中古民居的布局以林氏宗祠為中心,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左右相連。林氏宗祠,據考最早創建于公元1201年,奠基石條刻有“嘉泰元年歲次辛酉”字樣,建有前埕、戲臺、天井、大廳和兩側譙樓,占地面積約595平方米。其余古民居多為清水木構兩層建筑,為適應地形和山地氣候,建筑平面沿山形左右展開,多為三合院或一字式布局,以別于其他地方的傳統木構建筑。此外,還有文齋公宅、麗川公宅、林瀚煒宅、橋頭厝等規模較大的古建筑10多座。由于每棟房子都有人居住,古民居至今保存相對完好。穿梭其間,但見斗拱翅角、門坊墻裙的精美構造,木雕石雕的人物、花、鳥、獸、字畫門窗,依然精致,不禁令人對古文化的博大精深肅然起敬,贊嘆不已。
“仙蒲村古為福寧古道要地,中心村都姓林,林姓祖先1000多年前從福建興化府即現在的莆田、仙游遷到霞浦,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唐僖宗進士、金州刺史林嵩的后裔又由霞浦赤岸遷居到此,至今約有900多年的歷史。為了不讓后輩忘記祖先從哪里來,族人便各取仙游、莆田第一個字組合成村名,仙蒲由此得名。”87歲的村民林尾珠介紹,早在元代時,仙蒲就設有林家義學仙蒲書院,族內名人輩出,有元代進士林仲節以及舉人貢生14人。
仙蒲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全村1850多人,年齡在80歲以上的就有50人,90歲以上13人。行走在村子里,隨處可看到老人嘮嗑、散步,或自己煮飯燒水、下地種田。粗茶淡飯、平淡祥和、勤勞樸實,是仙蒲人得以長壽的秘訣。
?
?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