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古人一起“玩”體育
福建本土文物受關注
作為本次展覽的東道主,福建本土文物格外引人關注——清朝南安人黃培松的武狀元牌匾、唐代福州球場山亭記碑(馬球碑)、李綱锏,都讓人對福建的古代體育世界產生無限遐想。
在古代,有“武不過江”的說法,眾多的武狀元大都集中在長江以北,一個福建人勇奪武狀元稱號就顯得彌足珍貴。
“馬球在當時不僅是一項娛樂活動,還是軍事訓練項目。事實上,在古代,很多體育項目都和軍事活動緊密相關。”福建博物院研究員林丹介紹,福州屏山出土的唐代福州球場山亭記碑,是唐憲宗元和八年刺史裴次元在福州修建馬球場時所立,碑文上記載了這個兩個足球場大小的馬球場從選址到竣工的全過程,還描寫了當時福州的風物景觀,是極其珍貴的文物資料。
福建博物院收藏的國家一級文物宋代李綱锏更是首次亮相中國古代體育文物展。其全長96.5厘米,內棱長74.1厘米,所配鞘長76厘米,總重約3600克。最初的主人李鋼在宋高宗時期為相,是當時著名政治家、抗金名臣。
“近年來,隨著體育賽事和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體育文化也更加引人關注。將博物館與體育結合,通過文物展覽的方式反映中國古代體育文化,這是一個新的視角與嘗試。”林丹告訴記者,本次展覽突出文化和教育功能,重點挖掘中國古代體育項目在培養人和教育人方面的意義和價值,展期將持續3個月。“整個青運會期間會不定期組織參會的運動員前來參觀,同時向市民免費開放。”
?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