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閩東:寧德十大特色演藝
古田“陳靖姑祭典儀式舞蹈”
女神陳靖姑祭典儀式舞蹈始于唐,興于宋,盛于清。省級非遺傳承人黃光輝為古田臨水宮道長,是祭祀舞蹈的總師傅。祭祀舞蹈主要是靠家族傳承,黃光輝道長有明確傳承歷史的已經經歷7代。“文革”期間,陳靖姑祭祀儀式舞蹈被視為牛鬼蛇神,幾乎滅絕。黃光輝的父親為使家傳經典不失傳,冒險密授只有七歲的兒子。黃光輝學藝七年,終于學成父親所有絕技。
祭祀舞蹈以其單一性、排他性為主要特色,舞蹈僅用于陳靖姑祭奠,其他神和無神像場所不跳。所有舞蹈動作從古至今不斷發展傳承,沒有模仿、參照任何的其他民間舞蹈動作。“指舞”更是人間獨有。十個手指變幻莫測,可以做出180個代表不同意義的動作。服裝、道具、音樂均具鮮明地方特色。
動靜結合,快慢結合,動作跨度大。動時騰空飛躍,如向天空取囊,或蹲俯如大海撈針。靜時站立不動,口中念念有詞??鞎r如將帥率領軍士沖鋒陷陣。
獨舞和集體舞。集體舞人數以領舞1名加6的倍數進行。人數多時,如蛟龍過海,甚是壯觀。
傳統曲牌:目前尚未正式定名。曲調有近三十種。以鳴角和鑼、鼓、鈸打擊樂為主,無其他樂器。
表演形式:歌曲有獨唱、合唱。邊唱邊舞,層出不窮。
傳統作品:有“踩罡”、“破關”等三十多種。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