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 蔡昊 攝
瀑布 邱金美 攝
紅豆杉王
邱金美 攝
▼松間石出
邱金美 攝
東南網10月1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樹紅霞 通訊員 易振環)
向莆鐵路開通后,莆田旅游逐漸升溫,但游客多半還是會選擇到湄洲島等傳統景點看海,當地同樣美得出奇的山,尚未真正走進人們的視野。
說起莆田的山,首推被譽為東南沿海“鎮山之石”的望江山。望江山,莆田第二高峰,主峰位于涵江區莊邊鎮西部,與永泰縣交界,海拔1083.4米,因在山上可望見錦江入海而得名。
擇一晴日,從主峰向東南遠眺,百里以外的興化灣盡收眼底。然而,這座靈秀山峰“養在深閨無人識”,直至去年“望江竹浪”入圍“莆田新二十四景”,才慢慢聚起人氣。
傳奇山峰故事多
望江山主峰綿延的西部山脈有八座傳奇山峰,海拔均在千米以上,透著原始美。它的東、西、南、北麓分別為大汾、上院、岐山和山溪四個村,淳樸的山民見到游客仍會多看上幾眼。
東麓大汾村的巖頂、石佛山、石間山,從名字可看出山峰的特點。巖頂由一巨大巖石突兀在山峰之巔,從側面看像只意欲向上攀爬的雄獅,給人以力量。
西麓上的上院村,平均海拔800多米,村莊風景秀麗,盛產竹林,是“望江竹浪”所在地。明代之前,此處設有驛站急鋪,即古交鋪。全省獨特的民間藝術“花腔鼓”在這里起源、傳承。
南麓坐落的岐山村,古稱“棋山”,是個美麗的山間盆地。《游洋志》曾載:“棋山,在縣西北清源西里。又有仙掌峰,文筆峰,香爐峰,出鳳穴,仙人臺,皆此山之所超躍排列也。故昔人以五奇目之。”這是岐山村擁有“五奇”天然美景的最早記述。
仙掌峰,為岐山村“五奇”之首。只見拔地而起的石崖,上尖下圓、不規則隆起的石柱緊貼懸崖,如仙掌,故曰仙掌峰。其旁林深泉清,瀑布飛流直下,頗為壯觀。“仙掌一帶如湘潭,其牽映數處如雁蕩”,宋代林光朝《豐登樓記》所云即此地也,其描述恰如其分。
望江山地貌復雜多變,生態差異顯著,多奇巖怪石、曲澗幽泉,有他山不可企及的幽趣奇觀。山上多為丹霞地貌,經大自然鬼斧神工,奇巖怪石,千姿百態。最有特色的喀斯特溶洞地貌當屬“龍穿城”,其間山石奇秀,樹木參天,花草遍地,是一處山水俱佳的游覽勝地。
值得一提的是,山上還有倭寇洞等眾多古跡。從主峰之巔往左順小路而下一二十米,尚存一處清代古建筑遺址,它就是名揚莆、仙、永三地的“望江書院”。南麓的開福寺,始建于唐,寺中尚存一口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鑄造的千斤古鐘。距開福寺不遠處的桃源洞,由兩塊天然巨石堆壘而成,五代時曾有隱士棲居于此。宋孝宗年間,名儒蔣萬章在桃源洞設館講學,廣納莆仙、永泰學子,他教出的學生蕭國梁、鄭僑、黃定連續三科高中狀元。
百里之內皆毛竹
望江山主峰南側,植被茂密,以竹林為最,自古便有“百里之內皆毛竹”的贊譽。穿梭幽深邃遠的竹海,只見千樹萬竿,青翠欲滴,楚楚動人。偶爾一陣風吹過,竹葉沙沙作響,好像波濤洶涌的綠海流淌出悠揚的琴聲。
竹子姿態窈窕,方圓幾百里比比皆是,山巖上、亂石旁都有它的身影,為難得一見的景觀。每年春雨一過,沉寂一冬的竹筍就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清明前后,竿竿新竹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向上,再向上,儼然又是一景。夏秋之際,竹影婆娑,納涼賞景兩相宜。寒冬臘月,竹林依然碧綠,給人以樸素美。
這里的很多竹子都有三至四層樓高,挺直蒼勁,在深山幽谷中辟出一抹春色。在一個名為茶隔頭的山坡上,毛竹特別高大,大的每株竹胸徑超過20厘米,重達上百斤。其他地方的方竹、梯竹、小竹、簍竹、赤竹、旱竹、苦竹、甜竹、筆尖竹、條竹等,品種多樣,分布不均。其中,方竹就很特別,它不是圓的,呈長方體,寬約幾厘米,可謂小巧玲瓏。
對長期生活在望江山附近的鄉親來說,竹林是慷慨的。漫山的竹海于他們而言,既提供了生活里衣食住行所需的原料,又創造了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村婦向它要竹籮,廚師向它要竹筍,修橋的、挑擔的向它要扁擔……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竹子,滋養著一代又一代山里人。如果能待上幾天,你就會明白,生活在望江山深處的人們何以如此愛竹、敬竹。
竹海只是望江山林海的一部分,僅上院村就有林地2萬多畝。數萬畝原始森林,堪稱植物王國,現為省級森林公園。這里既蘊藏著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南方紅豆杉等珍貴樹種,還有讓人目不暇接的紅豆杉群、刺桫欏群。上院村有樹齡500年的楊梅葉蚊母樹、樹齡450年的紅豆杉和廣東潤楠,大汾村各顯風姿的參天古樹群,見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奇跡,真是福蔭人間。
幽泉飛瀑處處景
望江山的山俊俏,泉更幽。在叢山“撫育”之下,幽泉飛瀑頗多,一瀑一景。
《游洋志》記載,在廣業清源西里,發源山溪,經大帽、望江,懸流直下。西于蔣山溪谷,達于大松溪,是為山溪口。沿山溪口而湍流澎湃,潴為仰月潭。仰月潭即金鐘潭,潭深水急,時而驚濤拍岸,時而柔情似水。
望江山上游的大溪和山溪兩座水庫,水質清澈、甘甜,口渴時喝一杯,那感覺比喝西湖龍井更有余味。位于上院村的十八重溪,可與“武夷九曲”媲美,附近有深幽清寂的社工潭、惟妙惟肖的鴨母嘴、清幽絕塵的半溪、形似鱷魚潛淵的灣灘以及東泉漈、飛珠濺玉和龍口垂簾等瀑布,每處瀑布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南麓的半山處,有一處由幾個山谷的山澗匯聚而成的瀑布,漈高幾十丈。巖石上方突出丈余,每當山雨過后,瀑布從漈頂懸空飄拂而下,猶如馬尾,故名“馬尾漈瀑布”。巖下石室宛如水簾洞,集瀑布、水簾、奇石、雷轟聲于一體,瀑布瀉到漈底,撞到石壁上,霎時化為萬串珍珠,漫天雨霧,聲若轟雷。若遇陽光普照,但見彩虹道道,美不勝收。漈邊尚有一只天然石龜,似冒雨攀爬,平添了幾分韻味。正所謂,山高水復灘灘景,溪曲林幽處處奇。
悠悠望江山,從里到外透著美,值得放慢腳步細細品味。如今,山頂已通公路,方便了游客攬勝;還有企業將生態農業與此山此景“嫁接”,裝扮一新期盼引客來。
?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