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作畫控訴安倍政府強推新安保法
郭培育在靖國神社前舉行的行為藝術,手中的“甲”字,寓意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
郭培育在日本創(chuàng)作的畫作
●三明日報 記者 周志鴻 文/圖
10年前,他留學日本16年,與日本的反戰(zhàn)人士并肩“作戰(zhàn)”,發(fā)起了一系列控訴日軍南京大屠殺罪行的活動,在日本轟動一時。
10年后,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他重返日本,再次用一系列的藝術行為呼喚和平……
10月1日,在國慶66周年之際,我市青年畫家郭培育結束半個多月的日本行走回到三明。在他的家中,記者看到墻上一幅幅他在日本創(chuàng)作的繪畫作品,震撼人心。
今年“九·一八”期間,郭培育重返闊別10年的日本,他行走國會、富士山、靖國神社等日本的“精神”中樞,再次用自己的藝術行為邊走、邊畫、邊拍,宣傳和平、祈禱和平。
這次重返,觸動他的心靈……
感慨:10年前后日本政治環(huán)境截然不同
1989年,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舞臺設計專業(yè)的郭培育,懷揣著對藝術的追求,遠渡日本學習深造。
一天,在東京地鐵站口,幾位日本法政大學的學生塞給他一張傳單,上面是對日本不反省侵略戰(zhàn)爭歷史的批判內容。郭培育被日本學生們的行為而感動。
靖國神社就在日本法政大學附近。在這個特殊的地方,郭培育作為一名中國畫家,覺得有責任為祖國盡力,用繪畫專長控訴日本的侵略歷史。1992年6月,郭培育走訪了法政大學,與大學師生們先后在校園里策劃舉行了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紀念7·7畫展》,行為藝術《血河》、《萬人坑》等,目的是用藝術來控訴日本侵略戰(zhàn)爭罪行,喚起日本民眾重新認識歷史事實。
1993年12月,郭培育提議在學生會館的外墻上,制作一幅高25米、寬21米,以《南京大屠殺》為題材的巨幅壁畫,很快得到了響應,并成立了壁畫實行委員會。愛國華僑和日本的一些縣、市議員、大學教授、律師、美術評論家等社會各界人士積極支持,短短幾個月時間,募捐贊助達300多個團體和個人。委員會還創(chuàng)辦了簡報《壁畫運動》,為制作壁畫造勢。日本主流媒體《朝日新聞》、《每日新聞》、NHK電視臺等多家媒體以大篇幅紛紛報道,引起社會更多人士的關注。《南京大屠殺》壁畫制作活動,從策劃到募捐、集會歷經(jīng)了2年時間,最終因日本右翼勢力的層層阻擾而沒有實現(xiàn)。
《南京大屠殺》壁畫制作活動沒能成功,郭培育一直沒有放棄,1995年7月,他投資200多萬日元,在東京建起了南京大屠殺個人美術館。
“12平方米的小天地,這或許是東京所能看到最小的美術館。”郭培育表情凝重地說:“四周的墻壁上,布滿了3000個微型粘土雕塑,這3000張‘破碎’的面孔,象征著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30萬中國同胞冤魂。”美術館成立后,他也時常接到匿名恐嚇電話。
2005年,郭培育回到三明,繼承父親經(jīng)營30多年的武夷照相館。他低調生活,日本留學生活都藏在了心里。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今年9月,郭培育重返闊別10年的日本,卻深切感受到現(xiàn)在的日本政壇環(huán)境與10年前截然不同了……
在日本期間,郭培育每天都購買日本主流媒體的報紙,發(fā)現(xiàn)關于中國的新聞報道很難找到。
郭培育與日本同學久別重逢,感慨萬千:安倍上臺后,日本的極右翼勢力越來越強大,對媒體輿論、宣傳活動的控制越來越嚴格了。當年,同學們在法政大學的藝術工作室全部被驅逐,在學校內不允許組織活動。10年前,在右翼勢力阻擾下,仍然可以自由開展一系列控訴日本侵略戰(zhàn)爭罪行的活動,如今日本主流媒體受到嚴格控制。
靖國神社,象征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的地方。10年前,這里的右翼分子迫于世界輿論壓力,畏畏縮縮、偷偷摸摸地宣傳右翼思想。10年后,靖國神社每天有身著舊軍服的右翼分子,明目張膽地美化侵略戰(zhàn)爭。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