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邦村位于夏茂鎮北部,省道304線沿線,距夏茂集鎮2公里,是沙縣眾多“美麗鄉村”之一。
龍鳳橋
俞邦村簡介
俞邦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系唐大臣俞文俊后裔,始于公元680年。由八代祖征閩大將軍俞朝鳳于唐末五代年間隨王潮、王審知渡江征閩,寓居汀州南門。北宋時,俞朝鳳的后裔從汀州移居沙縣俞邦村。古時出過“一門祖孫三進士,六代一將軍一尚書一府尹”,為此蘇東坡先生贊曰,“蓋世英杰,有其兄無其弟,有其父無其子,未若君世世相承也。”
龍鳳橋橋頭
龍鳳橋內部結構
龍鳳橋
籌款英雄榜
俞邦屬丘陵地形,村北為田地,村南為山林,龍鳳溪穿村而過,溪水清澈。上千年來,村民秉承祖訓,重視生態環保,森林資源保護良好,全村共有百年古樟樹10棵,水土流失率低,綠化覆蓋率高,景色優美宜人,環境舒適和諧,是全國綠色生態村。
路標指示牌
樟樹下的靈泉
靈泉風景一角
荷塘風景一角
荷塘風景
俞邦小吃源遠流長,有“漢民族飲食文化的活石”與“著名客家小吃”之稱。俞邦村人率先走出山門,形成“沙縣小吃”品牌,打入全國市場,被譽為“沙縣小吃第一村”。
葡萄長廊
百香果長廊
俞邦村旅游資源豐富,到了俞邦可以游廊橋、拜尚書,深呼吸、看樟樹,酌清泉、品小吃,吃牛宴、喝冬酒,體驗獨具特色鄉村旅游。
古居
古居大門
鄉村籃球場
俞邦風景
俞邦風景
那么,到這樣一個綠色生態村、小吃第一村或者說旅游特色村時,我們應該如何規劃行程以及旅游線路呢?不著急,小編為您一一道來。
首先,掌握旅游線路,玩的全不全、開不開心,這步最關鍵!俞邦村旅游路線分主游線和次游線兩路,您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線路。
路線示意圖
俞邦游客服務中心
主游線:
下馬石——古廊橋——百花坡——太保廟——靈泉——水車——農具工作坊——釣魚臺——尚書亭——洗衣坊——兒童娛樂區——養心亭——渡口——尚書古宅——俞邦冬酒坊——小吃民俗文化展館——四季果園——瓜果長廊——觀景臺——葡萄采摘園——枧頭村——下馬石
小吃民俗館外景
小吃民俗館
田園線:
下馬石——古廊橋——葡萄采摘園——忘憂瀑——農家菜園——沙灘——踏水汀步——荷花塘——葡萄廊架——農家菜園——兒童娛樂區——養心亭——渡口——小吃民俗文化展館——水稻種植園——四季果園——觀景臺——下馬石
小吃民俗館內景
小吃民俗館內景
蒸鑼、粿擔
小吃攤炊具
搟面機
小吃民俗館一角
山林線:
下馬——古廊橋——百花坡——靈泉——古樹林——尚書古宅——小吃民俗文化展館——森林人家——鯉魚湖——飛龍山莊——下馬石
?
?
?
小吃文化介紹
沙縣一日游路線:
沙縣淘金山——小吃城——夏茂天湖凈寺——文昌宮——俞邦村——西山崖
三明三日游路線:
三明小蕉生態村——陳大金絲灣——瑞云山——沙縣大佑山——水美古堡——淘金山——小吃城——夏茂俞邦村——將樂龍棲山——玉華洞——泰寧大金湖
俞邦風景
俞邦風景
田間小花
田間小花
田間小花
田間小花
其次,了解俞邦小吃文化。俞邦村民間節慶多,每月都有2至3個,農戶常以加工農產品來改善生活。每逢谷子、芋子成熟,要做米粿、芋餃;艾草、黃粬草吐芽,要做艾粿、烙粑;泥鰍、新鴨上市都要“嘗鮮”,成為時俗。舊時自家殺豬左鄰右舍都可嘗到灌米豬腸、豬血粿等。因此,以糧食作物為主料的小吃品種繁多,如竹堿面、甜燒麥、玉糕、豆腐丸、蛋角、金包銀、芋餃、米漿豬腸、米凍等。
牛系列作為當地獨有的牛小吃,味道鮮美,品種達60余種,如牛肉、牛頭碎肉、牛里脊肉、牛雜、牛腳筋、牛脾、牛肺、牛肝、牛心、牛腦、牛鞭、牛舌、牛腩、牛角膜、牛胎盤、牛蹄、牛百葉、牛肚、牛肚仁、牛奶兜、牛皮、牛血等,其烹調方法各異,各具其味。據當地人介紹,真正的全牛宴需要兩頭牛,而且必須是一公一母,否則無法品嘗全面。
街邊風景
街邊風景
路邊涼亭
路邊涼亭
再次,熟悉俞邦特產,這可是旅游送禮佳品哦,好這口的人一定會感謝您。
冬酒——夏茂俞邦冬酒歷史悠久,原是農家用本地自產糯米經過本地特有工藝釀制而成,本地人常用于宴席上,現已形成規模化生產。冬酒味道醇厚,入口微甜,釀造時間長,色澤和味道尤佳。傳統名酒有冬酒、玉露酒、三年老冬酒等。
花生醬——產于沙縣小吃的發祥地——夏茂鎮,精選上等農家紅皮花生經傳統工藝精制而成,是百分百的純花生醬。產品色澤鮮艷、原汁原味、純香味濃,用來蘸點、爆炒或拌面,以純、香而不膩為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辣椒醬——產于沙縣小吃的發祥地——夏茂鎮,精選上等朝天椒、大蒜經傳統工藝精制而成,是百分百的鮮椒醬。產品色澤鮮艷、原汁原味、純香特辣,用來蘸點、爆炒或拌面,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堿面——將面粉、冷水、鹽、竹堿按比例放入盆內,用筷子攪成面絮,揉成團狀,放入壓面機形成面條。煮熟后撈起放在托盤里,平攤散熱,加少許食用油以防結塊,太陽直曬一到兩天即可。食用前先入沸水鍋中煮熟,撥散后撈出,調味均勻后即可食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