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文化生態走廊九湖下庵村段立面整治一新
9月13日,龍海九湖鎮下庵村,閩南文化生態走廊兩側綠樹成蔭,周邊房屋統一的紅磚、燕尾脊閩南建筑風格十分引人入勝,不時可見市民沿綠道暢快騎行,盡情體驗城市慢生活帶來的愉悅和滿足感。
“過去,這一帶環境衛生臟亂差,房屋建筑裝修參差不齊,臨時搭蓋也有礙觀瞻,一點城市生態走廊感覺也沒有。去年綠道建設之后,環境已大為改觀,今年又統一立面整治,整個環境變得跟花園一樣漂亮!”居住在附近的村民馬國建如是說。
作為漳州市“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的核心區域,閩南文化生態走廊示范段北起水仙花大橋,沿324國道往南至海峽花卉集散中心,全長約25公里。今年3月,漳州高新區在去年已建成的綠道基礎上,實施生態走廊建筑立面整治及環境提升工程,總投資約4.3億元。截至目前,立面整治工程已基本完成,共改造建筑立面292棟、花卉大棚124個,格柵、店招等安裝工程接近尾聲。
據了解,沿途建筑主要是公共建筑、民用廠房與辦公樓、民宅、花圃大棚、違章建筑、簡易搭蓋、圍墻與擋墻等。根據建筑的實際現狀,施工方采取拆除、重度、適度、輕度四種不同程度的整治措施。“為讓群眾思想上理解,行動上支持,即便是群眾不掏一分錢就能讓房屋變漂亮,鎮村干部還是利用群眾下班、雨天和節假日休息時間,逐棟說明改造方案。”九湖鎮人大主席黃偉斌說。他負責九湖段16公里的立面整治工作,拆除有礙觀瞻建筑3.85萬平方米。
從改造的建筑工藝上可見,立面整治采用的是現代建筑表現手法,在窗花、燕尾脊等構件上下功夫,注重體現紅磚建筑色彩艷麗、裝飾多樣、雕刻精美等特點,將閩南古厝文化元素中的巧、美、秀、雅立體呈現。
在木棉村綠道邊上,開了20年餐館的陳聰明站在飯店門口,指著馬路兩側的20來家飯店對筆者說:“過去,這一帶飯店廚房大都建在店門口很不美觀,這次整治都改到內部去,飯店裝修風格統一閩南風格,觀感好多了。”木棉驛站對面的木棉亭是村民傍晚主要活動場所,今年初被燒烤攤、冷飲攤把環境衛生搞得烏煙瘴氣。自從綠道、驛站修到這里,村干部出面勸離了攤點,環境與綠道更協調了。
針對綠道周邊環境地理面貌,此次整治在沿線打造“一段一景”,重點打造“百園爭艷、印象花城、木棉禮贊、九龍游綠”四大主題景觀風情帶。即,結合百花村花卉產業打造“百園爭艷”,利用衍護、美山等花卉苗木基地的錦繡風光打造“印象花城”,根據木棉村地域特點打造綠化植物景觀帶,結合九龍閣、九龍嶺自然生態打造綠色景觀帶。通過科學整治,提升走廊形象,創造出端莊秀麗、賞心悅目的城市文化生態走廊。
經營花店10多年的九湖鎮百花村花農孫慶賢,為了支持“百園爭艷”項目整治,將花店向內縮2.8米用于閩南特色店招建設和三線下地施工。“和我一樣的還有200多家,從長遠考慮,市場檔次上去,停車方便,今后買賣好做,眼下的付出值得!”孫慶賢說,此前一期工程已改造300多家花店。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