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繕遵循最小干預原則,盡量保持原有的構件。 蔡氏古民居中的名人字畫格外引人矚目。據楊小川介紹,古民居中門墻廳壁間,到處點綴著當時社會名流留下的字畫,其中就有清末泉州籍狀元吳魯、清同治朝狀元陸潤庠以及晚清臺灣進士施世潔等的墨寶真跡。建筑群里的題詞,楷、行、隸、草、篆,一應俱全,題詞者從狀元、榜眼、探花、進士到舉人,不乏名家手筆;墻壁和門堵上的繪畫,工筆、寫意、水墨,斗艷爭奇,雖經歲月剝蝕,更顯古色古香,展現了極高的藝術水平。尤其是大量文淺意深的家訓詩篇,內容觸及讀書、處世、惜時、忠孝、仁義、尊祖、憐念奴婢等諸多方面,為研究清代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特征及主人生活的情趣、追求,提供了極為寶貴的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吳魯、陸潤庠的字畫當然價值不菲,而施世潔等臺灣名士的書畫的出現,更體現了當時閩臺兩地社會名流交往頻繁、聯系密切,從側面證明閩臺兩地的文化淵源深厚。”楊小川贊道。 不過,由于蔡氏古民居已歷百年風雨,建筑中的不少名人字畫剝落、損毀較為嚴重,有些甚至面目全非。對此,姚洪峰表示,可以采取封護、清洗,然后回貼的方法,保護殘存的字畫,再用特殊科技手段進行補全;對于已經分辨不清的字畫,如果沒有完整文圖可參照的話,則只能保留原狀了。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