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木構件仿古而造 “最近這幾個月里,我時常會到這里來走走,漳州寮傳統村落有許多文化遺產值得我們用心去挖掘整理。而挖掘這些文化遺產,需要立足于傳統村落的歷史,立足于傳統村落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姚洪峰一邊帶著記者參觀南安官橋鎮漳州寮傳統村落,介紹著它的歷史與建筑;一邊還與正在進行修繕作業的本地工匠攀談起來,了解修繕過程中的情況,這也是自他受福建省文物局委派擔任漳州寮村駐村專家以來,經常要做的事。 據姚洪峰介紹,傳統村落建筑保護修繕應充分尊重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征,盡量采用傳統做法,堅持原材料和原工藝,保持傳統村落建筑的原有特色,并注意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相結合。“(修繕)應遵循最小干預的原則,根據建筑的實際受損做好加固維修,防止過度、不當修繕。建筑、構筑物的部分殘損和附著物如有傳遞重要歷史信息,應采取加固措施,予以現狀保存,不得采取拆除、掩蓋、剔除等整治手段。”他說。據姚洪峰透露,此次漳州寮村的修繕是由安徽省文物保護中心與泉州大眾古建設計有限公司聯合設計的,而參與修繕的大部分匠師來自于官橋當地,他們本身對漳州寮的閩南傳統營造技藝十分熟悉,在修繕過程中能將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其中。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