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中國微廣播劇研究會副秘書長、《陳嘉庚與南僑機工——再會吧,南洋》編劇 薛偉強
感動源于內心的震撼
六個月零十五天,廣播連續劇《陳嘉庚與南僑機工》(閩南話版)終于完成了。8月31日,當首播式現場響起劇中熟爛于心的臺詞時,我忍不住熱淚盈眶。如果不是創作這部廣播劇,也許我和許多年輕人一樣,永遠不會了解“南僑機工”這個可歌可泣的英雄群體。
福建、云南、海南、山西,行程數千公里,我們細細追尋英雄的足跡。在南僑機工娓娓道來的親身經歷中,一幅波瀾壯闊的南僑機工抗戰史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在集美的采風中,集美陳嘉庚研究會副會長陳經華向我們講述了陳嘉庚先生領導南洋華僑全方位支持祖國抗戰的故事。
在昆明我們采訪到了健在的南僑機工羅開瑚老人,這位近百歲的老人是海南文昌人。采訪中,羅開瑚老人敘述的一個場景讓我們記憶猶新,那就是離開馬來西亞時有很多人到碼頭為他們送別,送別的人把帽子都拋到海上了。羅老說一輩子都忘不了那天的場面。我們問他:當時放棄在南洋的優越生活回國抗戰有沒有后悔過,他回答說,南僑機工回國不是來享受的,是來戰斗的,戰斗就會有死亡,他們會流淚也不會退縮,活下來的人要更拼命地去打敵人。我們再問羅老,戰斗會害怕嗎?他說,家都沒有了,還怕什么?現在的人沒經歷過國破家亡的痛楚,很難理解他們當時的那種信念。說這句話的時候,他的神情特別從容,也特別安詳。記得他回答完這個問題后,我們沒有再問任何問題,是啊,不需要再問了。
海南瓊海市中原鎮居住的98歲南橋機工吳惠民,一心想歸國報效祖國。但是,叔叔為了保存兄弟的骨血,堅決不同意吳惠民回國抗日。最后他瞞著叔叔改名吳鐘標報名參加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我們采訪結束時,同事方黎對吳老說能不能敬個軍禮讓我們拍張照片,腿腳不利索的吳老二話沒說,馬上站了起來,不讓任何人扶他,神情肅穆地給我們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發生在南僑機工身上的故事給我們帶來的感動,隨著我們采訪的不斷深入,這種感動一直伴隨并激勵著我們的創作小組不斷地向前走。2015年8月31日,聽完《陳嘉庚與南僑機工》首播式的南僑機工后人張田玉給我發來一條長長的信息:我沒有找到任何語言和文字來表達我對劇組的感激!只有代表健在的南僑機工和已故的機工們向你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當我靜靜的聽播放時,我會把心靈感應與他們相通(我在尋找600多張機工照片制作英雄墻時有這種感應),愿九泉下的父親和我的機工叔伯們安息吧!可能您無法理解我此時此刻的心情舒暢與激動。今年冬至我會帶上這廣播劇播放給父親聽!請代我向全劇組的工作人員說聲謝謝!你們辛苦啦!
陳嘉庚和南僑機工的故事是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用任何文字都難以描述,我和創作團隊也將竭盡全力創作好這部作品。下一步,我們將進入普通話劇本創作階段,預計今年年底將演播錄制完成并在海峽兩岸播出。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