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會成立大會
?
周積源,這位新四軍老戰士,把自己稱作“小兵”,他是市新四軍研究會會長,今年83歲。
不久前,一位新四軍老戰士的兒子,打電話到研究會辦公室,聽說周積源耄耋之年還在為收集整理抗戰史實而忙碌,不禁開口稱贊。
三明市新四軍研究會1992年成立,如今已23年了。8月26日,記者再次來到研究會,周積源和名譽會長、新四軍老戰士吳挺,已在辦公室里等著。之前的8月19日,記者來過一次。因采訪一位新四軍老戰士朱紹臣,想補充些材料,找到研究會,記者早就聽說市里有一個新四軍研究會了。
話題自然從新四軍老戰士打開。“朱紹臣,你們這兒有他的相關材料嗎?”記者問,“哦,朱紹臣,他也是新四軍老戰士,還沒加入我們新四軍研究會呢。”周積源說,“朱紹臣今年90多歲了,很不容易啊。”
23年來,新四軍研究會凝聚了新四軍老戰士等老同志的感情,一提起研究會,他們很容易就回憶起過去戰爭年代的那段經歷,他們年齡相當,經歷相同,感情相似,有著共同的情結。
周積源說,新四軍研究會會員中,原抗戰時入伍的同志112人,現90歲以上的8人,1945年以前參加新四軍的有13人。現在,研究會做的事,就是抓緊時間,盡可能地把這些老戰士的抗日和革命戰爭親身經歷搜集記錄下來。多年來,研究會搜集整理出版了《風展紅旗》、《紅旗如畫》、《放飛夕陽》等多本新四軍老戰士的相關文集,眼下,還有一本在編印中。
尋找研究會“編外”人員,“搶救性”搜集記錄史實,成了新四軍研究會的不懈使命。去年,周積源一個人就挖掘采寫了10位新四軍老戰士的故事,5男5女,其中5位入選新近出版的《福建新四軍女兵傳》。這些都是“搶救性”的歷史記錄,其中一位叫王發德的,90多歲了。他們的回憶和述說,對于還原抗戰那段歷史十分珍貴。
烽火連天,歲月崢嶸,時間流逝后,一切看似復歸平淡。這樣的搜集整理,除了耗費體力、精力,還得讓老戰士“想回憶”、“回憶得清”。周積源介紹說,“有時老戰士們總覺得戰爭年代都過去了,沒什么可說的。我就跟他們講,你別說沒什么,每段經歷都是一首‘歌’。你在炊事班就講炊事班的事,你在連隊就講連隊的事,這些事說出來了,就記下來了。”在周積源看來,對歷史來說,它們是一筆精神財富,可供后人來看,以史為鑒。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