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94歲抗戰老兵陳道添:偵察敵情前先寫好遺書
福州新聞網9月2日訊(福州晚報通訊員 林若野 記者 陳銀燕 文/攝)金光閃閃的抗戰老兵勛章、手抄的抗戰回憶錄還有一組抗戰老照片……在閩侯縣荊溪鎮光明村新東12號一座土木結構的老房子里,94歲的陳道添給記者展示了許多他珍藏的寶貝。在那組抗戰老照片中,有一張1938年戰地記者拍攝的國軍部隊集訓照片,每次總能勾起陳依伯許許多多的回憶。
“第二個人就是我!”陳依伯告訴記者,集訓結束后不久,長沙會戰爆發,這是八年抗戰中,中日雙方出動兵力最多(日軍66萬人次,中國軍隊100余萬人次)、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一次大會戰。那時,陳道添任國民革命軍第37軍60師所屬工兵營排長。
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以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4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陳老伯參加了其中的3次。“一次在湖南上金縣,日軍地上有騎兵、坦克,天上有飛機轟炸。我所在的部隊只有一百多人,第一次沖鋒就被炸死了四個,傷了十幾個,但我們仍舊咬牙堅守陣地,鬼子又派遣200多名步兵來進攻,我們利用地形和他們周旋,擊殺了30個日軍。”陳道添對當年激烈的戰斗記憶深刻。
不久,頗有戰功的陳道添被調到37軍軍部。其間,除了護衛長官,陳道添也經常奉命到敵后做偵察兵。到敵后偵察敵情是一件很危險的任務,每個偵察兵出發前都抱著必死的信念。“記得當年每回出任務,第一件事就是寫遺書,希望可以給家人留下自己的消息。”陳道添回憶說。幸運的是,在一次去偵察的過程中,一位當地的愛國人士給陳道添辦了一本“良民證”。靠著這本“良民證”,他化解了許多危機。
“日本人來了,作為中國人,能頂著腦袋上戰場和鬼子打仗,我無悔!”陳依伯說。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