蟳埔女們在等待乘船出海 (新華)
幾名頭戴美麗簪花頭飾的老者在挖海蠣
蟳埔女居住的蠔殼厝具有抗風防水、冬暖夏涼、墻體堅固特點,極適宜海邊多風潮濕氣候環境,除了實用性以外,更具美觀效果,形成閩南漁村頗具特色的自然景觀。蟳埔人天生與大海打交道,信仰海上女神媽祖,每年農歷三月初九媽祖生日和九月二十三媽祖忌日,蟳埔全村男女老少組成浩浩蕩蕩的“巡香”隊伍,抬著媽祖神像,進行虔誠的祭祀活動。蟳埔人把平安寄托于神明庇護,因而“求神拜佛”的民間信仰濃烈。
蟳埔女習俗風情是閩南原汁原味傳統習俗的繼承和發展,同時蟳埔特殊的地理位置,鑄就了其獨特的民俗風情,蘊藏有泉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遺蹤,極具歷史研究價值。蟳埔女習俗風情有著自身獨特的視覺標記和積淀深厚的文化內質,其服飾獨特,既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又有無法取代的美學意義;蠔殼厝營造技藝獨具一格,形成閩南漁村頗具特色的自然景觀;蟳埔女的婚育習俗和宗教信仰充分體現了蟳埔女追求美好生活,建設和諧家園的傳統美德,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價值。蟳埔女習俗歷經漫長的歷史,隨時代更迭曲折發展,因特定的勞動形式和生活環境,由母教女、婆傳媳而代代相傳,影響深遠。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蟳埔已經從漁村變為社區,但蟳埔女習俗依然保持著幾百年來的傳統,實在難能可貴。“蟳埔女習俗”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代表性傳承人】
黃 晨 男,漢族,1962年10月出生,泉州豐澤區蟳埔人,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豐澤蟳埔女服飾代表性傳承人。1973年師從王良務師傅學習蟳埔女服飾制作技藝,1977年開始“自立門戶”制作蟳埔女服飾,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具有高超的制作技藝,既保留了蟳埔女服飾原滋原味的傳統特色,又有了一定的發展。其制作的蟳埔女服飾突出實用性,簡樸寬松,穩重大方,曾在蟳埔女服飾制作大賽獲獎。近年,為配合蟳埔女習俗保護,呼應打造“蟳埔女”民俗文化需要,他創辦了一家蟳埔女服飾制作中心,其作品被海內外媒體廣泛報道、專家收藏,并曾參加2011BMW中國文化之旅五周年成果展,多部舞臺演出節目采用其制作的蟳埔女服飾作為演出服裝,被蟳埔女帶到海外參加交流活動。同時,他不忘蟳埔女服飾制作技藝的傳承發展,收黃希望、黃芳芳為徒,積極傳授蟳埔女服飾制作技藝。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