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拳
五祖拳是泉州南少林武術拳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拳種,是福建省七大拳種中歷史最悠久、傳播地域最廣泛的拳種。
以五祖拳為代表的南少林武術淵源可以追溯到東晉甚至更早,1973年,南安豐州曾發現東晉太元三年(378年)部曲將陳文琒墓,出土一枚銅質“部曲將印”,是當時曾實行過屯墾、藏兵于鄉的物證。少林拳自趙宋以后才開始興盛起來,宋代的泉州府志《嘉定溫陵志》有“少林僧舍”的記載,北宋詩人劉昌言有“泉南到處少林風”詩句,至明代,泉州民間與寺僧練武極盛。歷朝泉州名臣顯宦多知兵而好武,宋代名相曾公亮編撰的《武經總要》,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編撰的《續武經總要》,是中國歷史上兩部重要軍事著作,其中俞大猷的《劍經》是中國的第一部武術專著。俞大猷還將少林棍法回傳給嵩山少林寺,被稱為“少林俞家棍”,收于《少林武術大全》。明朝遺臣黃景昉在《溫陵舊事》中有“吾泉郡棍棒手撲,妙絕天下”的記載。受到南少林尚武之風的熏陶,泉州出現了俞大猷、鄭成功、施瑯、林興珠、陳化成等一大批名將,在抗倭、復臺、抵御沙俄等抗爭中進入民眾生活,其遺風還滲透到民間習俗之中。明清以來泉州五祖拳等南少林武術傳播到港澳臺和東南亞等地,成為泉州南少林武術的支派。日本沖繩縣拳圣武道館館長金城昭夫曾三次到泉州晉謁少林寺。1929年永春“閩南國術團”應華僑領袖陳嘉庚之邀訪問新、馬傳播拳藝,為南少林武術獨步東南亞奠定基礎,至今海內外人士尋根溯源,絡繹不絕。
鯉城區實驗小學學生現場展示學生五祖拳操
小學生打五祖拳有模有樣
“小老師”教外國友人打五祖拳操
學生家長齊上陣,親子共演五祖拳操。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