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女服飾
惠女抬著神像上村道
惠安女服飾文化源遠流長,有著古閩越族服飾的遺存痕跡,又揉進中原文化、海洋文化等其他文化的影響,是研究中華民族多元文化交融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惠安女服飾是中國服飾精華的一部分,服飾組合造型美觀、色彩協調,堪稱奇而不俗、艷而有韻,它以適應生活和勞動為基調,并嚴格遵循其自身的審美觀念,以“稱體、入時、從俗”為追求目標。講究色彩與環境的協調和諧,注重尺度比例適應勞動生活的需要,追求與自然的和諧美,是一種體悟四季交替、陰晴風雨變化而脫穎出來的樸實的藝術,極具歷史文化研究價值。惠安女服飾對居住在崇武、小岞的惠安女影響深遠,她們的生活習俗以及對圖騰崇拜執著的心靈信仰,與其獨特奇異的服飾緊密相關,惠安女服飾反映出來的服飾民俗內涵極為豐富深邃,在民族服飾文化中可稱獨樹一幟。“惠安女服飾”于2006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代表性傳承人】
詹國平 男,漢族,1952年2月出生,惠安縣崇武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惠安女服飾代表性傳承人。1969年拜山霞鄉陳榮福為師,學習設計制作惠安女服飾,刻苦鉆研,深得師父的傾心傳授與調教,制作技藝趨于熟練。1971年出師自行開店制作惠女服飾,在實踐中技藝大有長進且頗有點名氣。還注重拜訪、請教多位民俗專家和來崇武調研的相關學者、教授,努力掌握惠安女服飾獨特的豐富內涵和特征。2001年5月創辦惠安女民俗服飾設計工作室,收集、提供原汁原味的惠安女服飾達數千件,仿制設計制作各典型款式的惠安女服飾數千套,其設計制作惠女服飾多次獲獎。認真傳承惠安女服飾設計制作技藝,招收徒弟,傳授技藝于陳亞彬、張碧林、曾華興、陳亞五、陳河泉、陳小珍、陳瓊珍等人,直至出師。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