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拍胸舞
泉州拍胸舞是福建最有代表性的民間舞蹈之一,主要流行于泉州市鯉城區浮橋、江南兩個街道及其他閩南地區。“拍胸舞”顧名思義,赤膊拍胸為主要特點,又稱“打七響”、“打花綽”、“乞丐舞”。
泉州拍胸舞從舞蹈者別具一格的草繩頭箍、赤膊上身及粗獷之舞步諸方面考察,專家認為乃古閩越族舞蹈之遺存。蛇為閩越人的圖騰崇拜物。舞者頭上特別箍上一個草繩箍,系以稻草搓扎而成,形似蛇,把稻草扎成草箍套于頭上,既是古閩越稻文化的一種遺存,也是蛇圖騰文化的遺存,同時也是古閩越族祭祀舞蹈之遺存,此古俗至今仍保留在同一文化范疇巴楚文化的土家族祭祀舞蹈中,可佐證拍胸舞淵源之古遠。拍胸舞者赤裸上身及雙足,舞步粗獷威武,不舞則已,舞則淋漓盡致,直至拍得遍體通紅,才能表達出興奮激昂的情緒。這種近乎野性宣泄式的舞風,體現了保留至今的原始、簡單而古樸的歷史屬性,并體現出閩越先民們的原始生活環境和精神風貌。
拍胸舞等民間舞蹈在泉州遍地開花,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陳起拓 攝)
泉州非遺“拍胸舞”代表福建登上央視“直通春晚”
泉州十五中的學生們跳起拍胸舞
泉州拍胸舞
泉州拍胸舞
泉州拍胸舞
泉州拍胸舞
泉州拍胸舞
解放前,古城泉州隨處可見流浪的民間藝人三五成群,手持漁鼓,腰扎草繩,頭結草辮,沿街舞蹈行乞。解放后民間舞蹈工作者多次深入民間搜集、整理、加工,使泉州拍胸舞繼續傳衍生息,保留至今。
![]() |
![]() |
責任編輯:王超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