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一幅作品中,有的繡邊必須一線到底,絕不能中途換線。
活靈活現的金色龍蟒,鱗片可以片片立起,龍頭雙目圓睜,霸氣側漏……這一切都是穿針走線表現出來的,是不是很神奇?日前,記者在泉州中心市區花巷內,領略到了泉州金蒼繡這古老傳統工藝的迷人魅力。為記者展現金蒼繡手藝的是陳美英師傅及其弟子,而據陳美英介紹,金蒼繡工藝傳到她這一代已是第四代。
②老尺子丈量作品每一個細節的長度,力求完美。
泉州刺繡擁有悠久歷史,單從繡品來看,大致可以分為金線繡和絨線繡兩大類,聞名遐邇的金蒼繡就屬金線繡。清末,刺繡工藝曾在泉州地區盛行一時,城內繡鋪林立,林的司創辦的“得春堂繡鋪”更是享有盛譽。上世紀20年代,藝從父輩的泉州人柳查某創辦了“柳彩章繡鋪”,廣納門徒,后來其媳蘇進治傳其衣缽。陳美英稱,她19歲開始學習金蒼繡,師從的正是蘇進治。而在花巷這個簡陋的金蒼繡工作室中,繡師除了她以外,還有一位盧烏浮女士。她們在此從事金蒼繡已近半個世紀,對這門古老手工藝始終不離不棄。
③陳美英阿姨每日飛針走線
據美英師介紹,金蒼繡品多種多樣,譬如家中的敬神桌裙、宮觀的彩幛幢幡、迎神賽會的纛旗彩帛等等。以制作一件龍蟒桌裙為例,大概有五道主要工序:一、繃布,將案布撐緊,使之有彈性;二、染線,挑選合適的色線;三、繡布頭、布身,許多紋邊要求一針走到底;四、車里布,再翻過來車面布,用挑針使圖案更具立體凸起感;五、背面線腳要打上糯米漿,然后在戶外暴曬約半小時,以使繡品更具韌性。“繡品圖案也因需要而在不斷變化,才子繡、八仙彩、陳三五娘圖等都有人定制,”陳美英說道,“至于色澤上的搭配,則要依賴于繡師的個人領悟了。”(泉州網-泉州晚報記者吳拏云/文戴涵琦/圖)
④金蒼繡講究針法細密
⑤陳阿姨(左)希望弟子把金蒼繡這一非遺技藝傳承下去
⑦“正字”繡法讓繡品更顯大氣
⑧打過漿的繡品要放到太陽下暴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