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林文彬老人說起抗戰往事就不禁落淚。
“我現在不能回憶過去,一回憶眼淚就掉下來!”這天,在市區歐氏雅筑小區,祖籍山東的九旬抗戰老英雄林文彬說起悲壯的抗戰往事,幾度哽咽落淚。
林文彬于1922年出生在山東棗莊,1939年參加革命,加入由彭德懷領導的八路軍東進支隊,經歷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參加過魯南、臺兒莊、淮海等戰役,是當時八路軍115師里有名的“鐵脖子五班長”,戰功顯赫,其人生堪稱傳奇。1954年,他轉業到福州市閩侯地委工作,1982年在莆田市交通局領導崗位上離休。在“9·3”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我特地來他家拜訪。
看到我到來,正在房間里聊天的林文彬老人和89歲的老伴夏立春起身走到客廳。林文彬拄著拐杖,但步伐依舊穩健;夏立春看起來更加精神矍鑠,她笑瞇瞇地招呼我:“歡迎歡迎,快請坐!”
聽我說明來意后,林文彬的兒媳婦說:“在前幾年搬家中,我爸的一些很有紀念意義的資料不知丟失在哪了。現在老人聽力不好,精神狀況也不如前,加上不愿意回憶過去打仗的事,恐怕老人說不了什么。”不過,我沒有放棄,而是貼身坐在林文彬老人面前,耐心地和他一點一點地聊著。
林文彬老人長長地嘆了口氣說,那時候打仗太慘烈了,太苦了!和他一起從老家出來當兵打仗的10個小伙子,現在就剩下他一個人了,他身上也多處受傷。
剛剛開始說,老人就伸手擦拭起眼中的淚水。我看到這一幕,也感到悲痛。回憶戰爭,對一個親歷者來說,太殘酷了。
圖②:夏立春指著老伴林文彬脖子上的傷痕。
坐在一旁的夏立春站起來摸著林文彬的脖子說:“瞧,這脖子上的傷痕現在還很明顯。”此時,林文彬提高嗓門說道:“我是當時有名的鐵脖子五班長!”他說,在山東魯南打日本鬼子的時候,子彈從他的后腦勺穿過,脖子受傷,他昏迷在地上。是當地的老百姓用麥稈把他身體遮蓋起來,等鬼子走遠了,再把他抬進屋里救治。當時沒有醫療條件,老百姓是用鹽水消毒傷口,疼得他醒了又昏過去。“我這一次脖子中彈大難不死,被人稱為‘鐵脖子五班長’。我是班長,打仗肯定是沖鋒在前頭的。上了戰場,根本沒有考慮到生死問題,只想著打鬼子,把鬼子趕出中國。那時候老百姓同仇敵愾,要是沒有老百姓救助,我早就沒命了。抗戰沒有群眾支持怎么行?”
林文彬說著說著又陷入了深思。夏立春接過話茬說道,她老伴除了脖子受傷,大腿也被子彈打了2個洞,手腕上還被彈片削掉一層皮。
我試著再問一些抗戰故事,林文彬搖搖頭說:“一年365天打了380場戰役,白天打,晚上打,哪里記得了?”停頓了一會兒,他又重復說道:“我現在不能再回想過去打仗的事,一想起來我就會掉眼淚。” 眼下,各家電視臺都在播放抗日戰爭的電視劇,可這位山東漢子卻都不愿意看,一看就會觸景生情,想起過往慘烈的抗戰經歷,心里就會越發的痛苦。
林文彬的兒媳婦告訴我,老人現在年紀大了,有些事情確實也記不起來了。早些年,老人家可以騎自行車到泗華溪釣魚,還可以到處去做報告,不用打稿子,都可以講幾個小時關于抗日的事。在她記憶中,她公公曾經有過九死一生的經歷。在打日本鬼子的時候,她公公在途中撿到一塊銅,就放在胸口。打仗時,日本鬼子的子彈恰好打在她公公的胸口,幸好被銅塊擋住,救了她公公一命。現在,這塊被子彈打得凹陷進去的銅塊在山東老家存放著,以后會一代一代傳下去。家人世世代代都會以此來銘記抗戰歷史。
林文彬老人聽兒媳婦講起這個抗戰往事,不禁又落下淚來。
中午時分,下班回家的林文彬兒子林友標對我說,他父親的抗日故事很多。印象中,他父親1943年在山東魯南參加小蒲馬戰斗時,和鬼子進行了激烈的廝殺。當時,他父親要把日本鬼子的一個碉堡據點打掉,就趁鬼子換防的時候開始進攻,可由于鬼子有2個隊,人數多,武器又好,他父親所在的抗日隊伍打到最后傷亡慘重,他父親在這次戰役中也是九死一生。
林文彬老人揮手示意家人不要再講了,還不斷地嘆氣,嘴里反復說著“我現在不能回憶過去,一回憶眼淚就掉下來”這句話。
殘酷的戰爭讓林文彬的戰友一個個離他而去,讓他至今仍痛苦萬分。我想,這位抗戰老英雄留下的淚水,既是對日本侵略行為的控訴,也是對千千萬萬為祖國犧牲生命的抗日英雄的深切緬懷。我們應當透過老人那飽經滄桑的淚水,滌蕩心靈,勿忘國恥,奮發圖強。
我趕緊轉移話題,不想讓老人一直陷入戰爭的痛苦中。我了解到,林文彬老人現在每天早上7點左右起床,早飯吃2個雞蛋,上午10點去小區轉轉,和小區里的老人聊聊天;中午不怎么愛吃飯,下午3點時吃鴿子蛋,然后再去小區走走,有時也戴著老花鏡看看報紙;晚飯時吃點稀飯,晚上9點喝罐牛奶,看會兒電視新聞,10點休息。這平靜而安詳的生活,也是飽受戰爭苦難的老一輩戰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都應該倍加珍惜和平,共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湄洲日報記者吳偉鋒)
?
圖③:九旬老人林文彬坐在陽臺上看報紙。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