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炳峰(左)和陳志英老人介紹當年建設盟軍雷達指揮站的地方
8月23日,筆者前往東山縣陳城鎮陳城村,找到陳炳峰、陳添生、陳志英等老人,聽他們追憶抗戰時期發生在這里的三個傳奇故事。
活捉日軍“大佐二郎”
陳添生帶筆者來到村祖祠堂。“你看,祠堂屋梁正中懸掛的這塊橫匾‘守衛鄉閣’,落款時間是民國27年,它見證了我村一個光榮故事。”陳添生說,陳城村三面環山,村前是大海。抗戰初期,經常有成群日軍戰機從南面廣東汕頭飛來轟炸,海上日軍戰艦炮轟村莊,民不安寧。當時縣長樓勝利命令各村成立“守望隊”,凡18歲至45歲男人都要加入,設立崗哨,日夜巡邏。
1938年6月16日上午,又有五六架日本戰機在東山島低空偵察,縣保安大隊官兵義憤填膺,紛紛舉起步槍射擊,有1架敵機被擊中,機尾拖著長長濃煙墜落在陳城村保生大帝廟前的海面上。下午,當一名套著救生圈的日軍飛行員漂浮至湖雅沃頭海灣時,立即被漁民發現,接到報告的村“守望隊”30多名隊員,手操長矛、大刀、木棍,火速趕到海邊,有的沖下海去。“繳槍不殺!”見日本飛行員妄想反抗,隊員們喝令他交出武器,將他捆綁上岸,并押送交給縣政府處理。后查明,這個日本飛行員姓名為大佐二郎。縣長樓勝利聞訊,非常高興,特賜這一塊“守衛鄉閣”的橫匾及獎品給陳城村村民。
雷達站助殲日艦
“當年的盟軍雷達指揮站就建在陳城村后的大帽山二尖、現正在建設東山氣象觀測站的旁邊。”86歲的陳炳峰對筆者介紹。據史料記載,1945年夏天,抗戰接近尾聲。日軍仍經常出動艦隊在東山島海域耀武揚威,炮擊村莊和漁民。
1945年3月間,7個美國雷達兵和1個翻譯官在幾名地方軍官、縣政府人員的陪同下,登上密林綠樹蒼蒼的大帽山偵察,選擇在“二尖”的大石頭洞邊,建設一個隱蔽的雷達指揮站。陳城村出動10多名強壯勞力,上山幫助盟軍建設雷達指揮站,而且注意保密工作,派民兵日夜在山下路口站崗放哨。當時上山撿柴草,靠近二尖大石頭旁,可以看到露出來的一節節天線,聽到里面傳出嘀嘀噠噠的發報聲。但村民們都嚴守秘密。
7月中旬的一天,六七艘日本兵艦從南面的廣東南澳島海上開過來,當靠近東山島海域時,突然遭到10多架美軍飛機的輪番轟炸而沉沒。原來是雷達指揮站密切監視日本兵艦的動向,準確地指揮空軍痛殲日艦。8月初的一天早上,一艘日軍大型運輸船在5架飛機和4艘小型兵艦的掩護下,由南(汕頭)往北(廈門)方向開去,在附近海域上演一場海空激戰。一會兒,幾架日軍飛機被擊落,其余落荒而逃,小型兵艦全被炸沉,運輸船被炸中,燃起熊熊大火,拖著滾滾濃煙從陳城村南澳山尾海面一直逃跑到古雷島鼻頭海面才沉沒。
放牛娃撿到美國兵物品奉還
問起撿到美軍護照、美元等物品一事,陳炳峰老人回憶說,1945年7月上旬的一天,烈日炙人,當時15歲的陳炳峰和陳阿馬、陳添順等4人,到村后的大帽山二尖下放牛。他們在大樹下乘涼、玩耍。時近中午,突然不遠處空中散落下幾疊印有外國人頭像的紙幣和護照、軍人證件等物品。幾個放牛娃不懂美元,也看不懂護照、證件的文字,將一張張白花花的紙幣等東西撿起來帶回家。
約1個小時后,1位翻譯員和2個地方官員帶著一位高個子美國兵進村子,美國兵嘰里呱啦說著什么。翻譯員說,他問民眾是否看見幾個在山里放牛的小孩?有沒有撿到他的物品?翻譯員解釋,他是大帽山上盟軍雷達指揮站的雷達兵,當時因室內太熱,他走出室外,拿一件衣服扇風,將口袋里的護照、證件和1萬多美元全抖出掉下山崖。家長們一聽,叫我們趕快將美元、護照、軍人證件等物品全部拿出來送還。美國兵一再表示感謝,并當場抽出200美元送給我們。陳炳峰說。
![]() |
![]() |
責任編輯:王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