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往事】日寇戰(zhàn)機來襲 全村躲進山里
昨日上午10時許,88歲的陳追正坐在洛陽橋橋南的家門口吹風,當記者詢問起抗戰(zhàn)時期的洛陽橋時,老人顯得很激動。她介紹,自己出生不久后便被橋南一戶人家收養(yǎng),從小生活在洛江區(qū)橋南村。
日本戰(zhàn)機哪一年飛來洛陽橋上空掃射、轟炸,老人已記不清楚了,不過她清楚地記得那是午后兩點多的事情。時年十幾歲的她,看到低空中五六架日本戰(zhàn)機飛來,轟轟作響,她與家人隨同村民,一起跑到山上躲避。
“當時一個個只顧跑到隱蔽處藏身,什么山洞里、大樹下、草叢里都躲滿了人。我記得當時日本戰(zhàn)機是先飛到村子的上空掃射,然后再飛到洛陽橋上空,扔下跟枕頭一樣大的炸彈,炸彈掉落的過程一直在轉(zhuǎn)動,落到洛陽橋時,炸斷了石橋上的長石條。”
讓陳追印象深刻的是,在日本戰(zhàn)機掃射村落時,鄰居一位到橋南村女兒家做客的惠安人正在家中休息,炸彈炸落了他家的屋頂,石頭剛好砸傷了這位惠安人的頭部,所幸沒有造成生命危險。幾十年過去了,當年被日軍炸破屋頂?shù)睦戏孔右廊粊辛⒃诼尻枠蚰希愖方榻B,那次掃射后,房屋并未得到修繕。昨日記者看到了這棟老舊的石頭房,木板門緊閉著,透過窗戶可看到被炸空的屋頂。
橋炸斷難通行 只好坐船往來
昨日上午11時許,在洛陽橋橋北的昭惠廟里,記者見到了83歲的村民公德山。說起洛陽橋的戰(zhàn)略地位,老人可自豪了,“要從福州去往廈門,洛陽橋是必經(jīng)之地”。
據(jù)《惠安文化叢書·地方掌故》記載,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9路軍入閩,蔡廷鍇將軍以蔡襄后裔自居,執(zhí)意改建洛陽橋。由于福廈公路經(jīng)此橋過,遂筑以鋼筋水泥,將橋面增高2米、擴寬至7米,以利汽車通行。
“日軍襲擊洛陽橋時,我還是個十來歲的小孩子。”老人回憶,正在巡邏的村民見敵機來襲,趕緊用力敲響鐵桶告知村民,提醒村民躲起來。
“日軍轟炸,使得洛陽橋被炸斷二大段六孔。唯一去路斷了,橋南橋北居民的生活十分不便。”公德山回憶。
洛陽橋被炸斷后造成的影響,居住在橋南,如今90高齡的蔡英同樣印象深刻。“橋斷了,要到對面去從橋上過十分危險,不少人都選擇坐船。”老人手腳并用,激動著向記者描述當時過橋的驚險時刻,“臨時搭的橋板,只有三四十厘米寬,不少人還掉了下去!”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8-03“讓歷史說話”是抗戰(zhàn)紀念本色
- 2015-08-03抗戰(zhàn)“國樂”揚威 堅定民族復興信念
- 2015-08-03泉籍華僑抗戰(zhàn):組織華僑千百萬 復興民族一條心
- 2015-07-28國新辦發(fā)布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標識
- 2015-07-24紀念抗戰(zhàn)應注重挖掘“地方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