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海島兒女的濃濃鄉愁
詩人海子說:“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樣詩情畫意的美景,是對平潭石頭厝最好的詮釋。
住在石頭厝里,“清晨看日出,傍晚聽濤聲;可見農家耕作,可聽燕雀呢喃”。獨特的建筑、原生態的生活,儼然一種返璞歸真之美。
由于長年“與世隔絕”,平潭還保持著原生態的石頭厝建筑群,再加上獨特的濱海地貌,讓這些古老村落更具魅力。去年公布的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里,平潭共有斗魁村、東美村、山門村、青觀頂村、白沙村等5個村莊入選。
位于流水鎮的君山后村石頭厝最是原生態。這是一個依山傍海的小村落,村子前就是一望無垠的大海,村里石頭厝一棟挨著一棟,房子與房子中間是由石頭鋪就的山道。
導游小游告訴記者,這里盛產一種叫火成巖的石頭,這種巖石經過風吹日曬,慢慢地由青墨色變成了墨色。站在山頂眺望,猶如一幅渾然天成的水墨畫。
78歲的村民黃其美帶著我們參觀他家的房子。這是一座典型的四扇厝,從地基到墻面,從門框到梁柱,再到圍墻等,都是用花崗巖石料壘砌而成。
老黃說,他早已習慣了這里的生活。“每天我就拾掇拾掇這些菜園子,到海邊撿撿海螺,到鄰居家串串門,日子過得充實。”他說,住在城里的孩子們經常回來看他,有時候也會待上幾天,孫子們都很喜歡鄉下生活。
平潭每個石頭厝村落都有自己的特色。白青鄉白沙村的石頭厝臨海憑風,密密匝匝卻井然有序;青觀頂村石頭厝蔚為壯觀,站在山頂眺望,成片的石頭厝猶如跳動的音符,令人充滿遐想;塘嶼島南中村居民早年從莆田搬遷過來,在建筑上也自成一派,紅瓦是塘嶼石頭屋的一大特色,上面壓著墨黑色的石頭,形成黑與紅的強烈對比……
在這些古老的村落里,隨意的一個快門,都有大師級的創作風味。因此,這里也成為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平潭是隧道、海運之鄉,大部分年輕人出外闖蕩。如今,平潭石頭厝已大部分沒人居住,留守的大多是老人,他們保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守護著這片古老的石頭厝,守望著在外打拼的兒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