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2月1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文波 段金柱 陳靜)自三坊七巷保護修復工程實施以來,每天穿梭在坊巷間的游人絡繹不絕。這片被譽為“明清建筑博物館”“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的古街區,是我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
在這,你可走進名人故居,感受閩派傳統建筑之美,感受閩籍名人的人文氣息;在這,你可到水榭戲臺聽閩劇、評話,到展覽館看壽山石雕,到老字號吃魚丸、肉燕,不知不覺中,你已和福建的非遺親密接觸了一番。
如今,三坊七巷已成為展示福建文化的一個窗口,也成為福建致力保護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多年來,我省積極統籌文化保護和開發,加強歷史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利用,文化遺產保護得到有力推進。
文物“活”起來
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2200多年建城史。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蘊,為福州留下眾多文物古跡及文化遺產。“城在山中,山中有城”“三山兩塔一條街”的古城格局保留至今,福州富有特色的山水城市空間格局被建筑學家吳良鏞院士譽為“東方城市設計的佳作”。
多年來,歷屆福州市委、市政府本著對歷史高度負責的精神,薪火相傳,不斷加大人力、財力、物力投入,留住歷史根脈、傳承閩都文明,讓歷史文物及文化遺產在新時期煥發新活力、彰顯新價值。與此同時,福州還注重建章立制,為留住文化根脈奠定法制和制度基礎,確保歷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護工作有法可依、有序推進。
目前,福州已有483處古厝被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成立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領導小組;新修訂的《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公布實施;委托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心編制完成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4—2020)。
“近年來,福州先后投入40多億元實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文物保護工程,全面梳理老城的歷史記憶、古城符號和福州元素,彰顯古城風貌。”福州市文物局局長吳聿建說。
以三坊七巷為例。作為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資源,三坊七巷這些年經常利用傳統民俗節日,開展春節廟會、元宵燈會、中秋擺塔等文化活動,既傳承了福州歷史文化傳統,又大大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同時,南后街的原有商業街市功能也得到恢復,通過優惠政策,“米家船”和“青蓮閣”裱褙店、“聚成堂”書坊、“木金肉丸”、“同利肉燕”、“永和魚丸”等老字號陸續回歸。文物“活”起來,八方游客也紛至沓來。
2012年11月,三坊七巷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一同入選的還有我省申報的海上絲綢之路、閩浙木拱廊橋、鼓浪嶼和閩南紅磚建筑。而此前,我省的武夷山和福建土樓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南音、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等6個項目被列入世界非遺名錄。省文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省文化遺產保護成就顯著,在著力發掘文化資源內涵,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產業優勢和后發優勢方面,打造了一批具有時代特征、地域特色、群眾喜愛、頗具規模和實力的文化品牌。同時,我省不斷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建立四級名錄體系,梳理建立非遺檔案,大力推進以活態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核心的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畬族文化、媽祖文化、閩都文化等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泉州提線木偶的保護,就入選“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名錄”,實現了活態保護。
鄉愁“漫”開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精神的家園,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福州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進程中,注重與加快城市建設相融合,將之與舊屋棚戶區改造、環境綜合整治、基礎設施完善等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彰顯福州地域特色和人文魅力,著力打造底蘊深厚、魅力彰顯的歷史文化名城。
近年來,繼三坊七巷之后,福州又開展了“兩山兩塔兩街區”、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煙臺山歷史風貌區、于山歷史文化風貌區、閩安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修復工作。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性保護得到大幅提升。“所有的修復保護工作,都是圍繞文化遺產如何在這一代人的手上傳承來展開的。傳承歷史、留住鄉愁是我們文保工作者的責任。”福州市文廣新局局長陳惠如是說。
為了留住鄉愁,行動起來的不只是福州。
去年,我省啟動實施傳統村落整體保護利用工程,成效明顯。經過普查,目前,我省共登記各種類型的傳統村落703個,125個傳統村落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18個傳統村落被列入國家文物局國保省保集中成片傳統村落整體保護利用名單。“通過整治,留住了村里的古建筑,也讓古村落能‘形神兼備’,真正成為寄托我們鄉愁的載體。”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與政府保護行為相呼應的是,一大批民間人士行動起來,通過各種方式保護古村落,保護古建筑,福建逐步形成留住鄉愁的文化自覺。
福州老建筑QQ群,由幾個熱愛福州文化和建筑的年輕人建起。隨著群組織的壯大,他們又創立了福州老建筑百科網,將福州的老建筑一一登記在案。如今,在網站中記錄的福州古建筑已達900多座,配有詳細的文字介紹和圖片,并利用GPS設備為每一座建筑做了定位。此外,網站還設立論壇供古建筑愛好者交流、學習,QQ群里的同道中人也接近千人。
年輕人在行動,老人家也不落后。2014年初,閩都文化志愿者團隊成立,牽頭的是85歲高齡的民俗專家方炳桂。“福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一本說不完的書。”方炳桂說,他和他的志愿者團隊,將定期舉行公益活動,宣講閩都文化,留住大家的鄉愁。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2-10省調研組到寧化調研特色節慶文化品牌建設
- 2015-02-10浦城縣啟動2015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
- 2015-02-09晉江“大美晉江行 三下鄉”落幕 打造本土文化新特色
- 2015-02-09簡良發:最美鄉村文化員
- 2015-02-06荔城區文化巡演弘揚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