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漳圣王”陳元光陵園的石羊傳奇
位于漳州城北石鼓山上的“開漳圣王”陳元光陵園墓前有一對石羊,其雕琢精美,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更有一段神奇的傳說,被譽為“神羊”。
陳元光(公元656-711),河南光州固始縣人。他少年時隨父陳政帶兵入閩,一路披荊斬棘,征戰沙場,平定閩粵一帶的嘯亂。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奉召建置漳州,任漳州首任刺史。他將中原先進生產技術、先進文化帶進昔日蠻荒落后的閩粵地區,實行屯田,修建水利,興辦書院,通商惠工,加強法治,招撫土著,保障了唐朝東南邊陲的安全,促進了這一地區的開發與繁榮。唐景龍二年(公元711年),陳元光在征戰中不幸為國捐軀,噩耗傳開,全州人民無不悲痛舉哀,尊稱他為“開漳圣王”。
當年,陳將軍的遺體就地葬于綏安縣(今漳浦)大峙原。唐貞元二年(公元786年),陳元光的曾孫陳漢任漳州刺史時,將州治遷至龍溪縣桂林村(今薌城區),并奉召將陳元光遷葬于城北石鼓山上(今屬浦南鎮)。陳元光陵園墓前有翁仲兩尊、石獅兩只、石馬兩匹、石燭一對、石羊兩只,墓后是茂密的竹林,陵園前面有一片莊稼。傳說,每當稻麥成熟時尚未收割,就被野獸吃去不少,蔬菜也被吃去了許多。是什么野獸如此糟蹋莊稼?為解開這一謎團,村里幾個年輕人便到陵園周圍守望觀察。午夜時,發現陵園里石燭發亮,兩只羊從陵園里出來吃莊稼。他們把所見情形告訴村里的人,但許多人都不相信。第二天晚上,又有人去觀察,果真如此,村民議論紛紛,有人說要去砍斷羊角。村里長輩說“石羊是神羊,千萬不要傷害它”,認為問題的關鍵在于石燭,如果石燭不發光,神羊就不會出來吃莊稼。于是,村民搬來了長梯倚在石燭上,用鋼鑿將石燭尾端鑿壞。從此,石燭不再發光,神羊也不再出來吃農作物,農業生產年年豐收。一千多年過去了,陳元光陵園的一對石燭、石羊仍然存在,人們瞻仰陵園時依然可以見到。(鄭燦)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9-30東山縣在東山戰斗烈士陵園舉行烈士紀念日活動
- 2014-06-17七旬老人建烈士陵園續:醫院設立時間約為1953年
- 2014-06-11報恩老人建烈士陵園:野戰醫院為28軍軍醫院分院
- 2014-04-09廈門海滄“微志愿”義工清明組織祭掃烈士陵園
- 2014-04-08海滄“微志愿”義工祭掃烈士陵園
- 2014-04-07漳州:陵園迎掃墓高峰期 不少紙質iPhone、iPad當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