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歷史文化街區保得住、留得下
陳慶宗(泉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講話精神,應在思想上真重視、在行動上真落實,切實做到“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別讓焚琴煮鶴、糟蹋精華,“規劃性破壞”、“建設性破壞”的悲劇重演。
保護歷史文化街區與發展現代化是相一致的。古城的保護、建設和利用要有機結合,個人體會是要把握好“生態”、“重生”、“跨界”三個關鍵詞。“生態”就是對歷史文化遺產懷敬畏之心,予以足夠的尊重,保護文化生態。“重生”就是在現代化進程中讓傳統文化走進人們的生活,使當代生活具有更深的文化內涵。“跨界”就是要充分認識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形成整體合力。當前有的地方急功近利,將歷史文化遺產的再利用變成“過度利用”,因此在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開發中,政府必須承擔主體責任,而不是簡單地交給市場運作。
保護歷史文化街區還必須處理好文象與文脈、形態與業態、時間與空間的關系,才能真正保得住、留得下。歷史文化遺產是連同周邊環境一同存在的。但在城鎮化進程中,大量歷史建筑或文化遺跡盡管僥幸逃脫了毀滅災難,但其原有的周邊環境已是蕩然無存,只能淪為“盆景化”或“孤島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歷史文化街區不可避免地出現形態與業態的變化,許多老街區在業態上未能與時俱進,導致原住民因為缺少現代生活所必需的設施,紛紛外遷,一些街區甚至荒廢、衰退。
因此,要長期保護歷史文化街區風貌,就必須貫徹落實好習總書記關于“保護文物和發展生產兩不誤”的指示精神,按照“生活就是文化,社區就是園區”的要求,本著“留文留魂留鄉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對接現代生活的新要求,形成能夠讓現代人產生認同感的新的文化氛圍;過程中,必須堅持落實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措施,正確策劃定性,合理科學規劃,爭取以空間的保留轉換來贏得保護發展的時間和機會。
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特別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必然要面對多方利益的較量和博弈,且難免面臨體制機制的掣肘。如何突破障礙,對執政者是一大考驗。在這一點上,習總書記主政福州時“四個一”的大膽創新精神,為我們樹立了楷模,啟示我們不能任由歷史文化遺存遭受破壞或自然破敗消失,必須積極探索從運行機制入手突破體制障礙,尋求有效保護利用途徑。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1-14習近平總書記難忘東山木麻黃 座談時點贊谷文昌
- 2015-01-14習近平同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強調: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
- 2015-01-07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零一五年新年賀詞
- 2015-01-06習近平:“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文化遺產”
- 2015-01-04《求是》發表習近平文章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