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存前朝一片瓦 留與子孫細把玩
余清楚(人民日報社福建分社社長)
福建歷史厚重,文化興盛,博大精深,名人輩出,我是頂禮膜拜,誠惶誠恐的。初來福建,便被這塊福地所呈現的好山好水、好人好事所吸引、所沉醉,閩南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僑鄉文化、壽山石文化等等,福建文化的獨特性、多元化和厚重感,更使我樂在其中,流連忘返,既有“閱盡人間春色,風景這邊獨好”的感嘆,又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福建人”的感懷。
記得第一次去漳州,提出第一個要看的地方,就是平和縣的林語堂故居,我還在他舊居前三鞠躬。這是對林語堂的敬意,是對福建文化的敬畏,不敢不拜。
文物是有感情的,你善待它,是有豐厚回報的。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就是憑一塊塊秦磚漢瓦、一件件甲骨竹簡、一首首唐詩宋詞堆壘而成。福建美在哪里,除了山美水美人性美,很重要的是,福建的文化美,歷史美。假設福建沒有三坊七巷,沒有馬尾船政,沒有閩南民居,沒有朱熹,沒有林則徐,沒有林語堂,還有福建嗎,還有我們自以為榮耀的地方嗎?要知道,歷史是有痕跡的,文化是有基因的,鄉愁是有整體的,如果我們把福建這塊土地上許許多多美好而珍貴的文化遺存記錄好,管理好,保護好,是一件多么功德無量、造福千秋的事。
當然,盡管福建文化深厚,文物眾多,但歲月無情,風雨留痕,有許多屬于文物保護和不是文物保護的名居、名祠、名墓、名建筑等歷史文化遺產,在萬物滄桑或人為破壞中灰飛煙滅,銷聲匿跡。中央提出,城鎮化建設應當以人為本,可是不少地方奉行的是以地為本,以錢為本,看到好的地塊立馬就有搞拆遷、建高樓的沖動,不管有沒有文物,有沒有名人故居,一鏟了之。殊不知,一念之間,一鏟下去,就成了千古罪人。以至于如今的中國,無論走到那個城市,都是千城一景,都是房地產項目,樓盤林立成了唯一的風景。
大家都說福建是個好地方,好在哪里?我想,應該是好在福建的文化,好在我根本聽不懂的閩南音,好在有那些歷代福建人辛辛苦苦留下的老東西,老物件,老房子。當前,福建面臨千年一遇的發展機遇,不少文化遺產同樣面臨要么生存、要么毀滅的境地。希望那些把握古文化、古建筑、古董等生殺大權的拆遷、規劃、建設官員們,在經濟利益面前,在城建考量面前,在政績功德面前,網開一面,手下留情,但存前朝一片瓦,留與子孫細把玩,做一個真正熱愛福建、重視文化、尊重歷史、對得起未來的福建人。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1-14習近平總書記難忘東山木麻黃 座談時點贊谷文昌
- 2015-01-14習近平同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強調: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
- 2015-01-07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零一五年新年賀詞
- 2015-01-06習近平:“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文化遺產”
- 2015-01-04《求是》發表習近平文章 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