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陳元光就沒有漳州其后人
治漳長達150年
漳州云霄將軍山上屹立著陳元光父親陳政的墓;供奉陳元光的威惠廟祖廟也設在云霄,分廟更是遍布漳州;漳州市薌城區浦南鎮松洲村的松洲書院是陳元光之子陳珦創立的
……
在漳州,陳元光一家的足跡幾乎遍布了每一寸土地,可以說“沒有陳元光就沒有漳州”。
從漳州市區出發,驅車不到半個小時便到了陳元光的墓地,墓地被眾多林木包圍,顯得十分清靜。陳元光如今用另一種方式繼續守護這片他開創的土地。
陳元光的故事要從唐代初期說起。那時候,閩南和粵東地區發生了“蠻獠”之亂,當地治安受影響頗深。歸德將軍陳政被派遣成為嶺南行軍總管,率將領123人、府兵3600人入閩平叛,當時只有13歲的陳元光跟隨父親出征。
在陳元光21歲時,父親陳政病逝,陳元光便代替父親的職務,繼續帶兵打戰,最終平定了叛亂。在他領軍的10年時間里,他深深地領悟到“兵革徒威于外,禮讓乃格其心”,要想長治久安,打戰絕對不是長久之計。于是,他便上奏請求武則天在泉潮之間設立漳州,他也成為漳州首任刺史。
坐落在薌城區浦南鎮松洲村的松洲書院里,每一磚每一瓦都流露著濃濃的歲月痕跡。一入松洲書院,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威惠廟,被供奉其中的陳元光是全村人最堅定的信仰。廟宇后方的學堂,如今還擺放著板凳長桌,作為小學生的教學實驗基地。由陳元光之子創辦的松洲書院作為“八閩第一書院”,如今雖已不復往日的輝煌,但曾經在這里留下的朗朗書聲卻始終縈繞耳邊。
松洲書院存留至今,也很好地印證了古時陳元光一家禮教治漳的歷史。
漳州設立之初,治安還未能完全穩定。據史料記載,陳元光開荒建屯,收集流亡,營農積谷,興辦陶冶,通商惠工。并且在四個邊境都設立了行臺,定時巡邏戒備,方圓數千里“無烽火之驚,號稱樂土”。
同時,在他任職漳州刺史期間,他還將中原地區先進的耕作方法進行推廣,改變了閩南過去“刀耕火種”的耕種方式。農戶遇到種子、農具、耕牛的問題,他也一一幫忙解決。他還興修水利,在火田修筑了長約120米,底寬、陂高各4米的軍陂,依蜿蜒的山勢修筑了引水渠道。
直至54歲時,陳元光死于戰爭之中,他的一生有42年都在閩度過,任嶺南行軍總管27年,漳州刺史25年。不僅開辟了漳州,還給漳州帶來了長期的安定,被后人稱為“開漳圣王”。而他的后人,也前赴后繼地開漳治漳,五代人中有四人任刺史,治漳長達150年之久。湯漳平介紹,直至唐末的200年間,漳州地區基本上是安定的,史料上沒有發生大的騷亂的記載。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31“民間文化大使”笑陽的追夢之旅
- 2012-03-31南充南部民間文化藝術節民間文化引人入勝
- 2010-06-09京城傳承民間文化 玩意登上大雅之堂
- 2010-02-24海峽兩岸民間文化名家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