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春節快到了,為了能讓親朋好友的家中貼上造型各異的窗花,仙游縣游洋鎮龍山村96歲的老人陳素英開始忙碌了。一把幾十年的老剪刀,一張喜氣洋洋的大紅紙,在令人眼花繚亂的百轉千回之后,歷史人物、花鳥魚蝶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96歲老人能剪紙刺繡
剪繡出人間萬象
近日,記者慕名找到陳素英時,她正坐在縫紉機前,沒有戴眼鏡,卻能不停地縫制紅布袋。眼前的她雖個子瘦小,卻行動利索、精神矍鑠。忙完縫補的活,老人又忙著拿出紅紙剪刀,給記者剪十二生肖及其他剪紙。記者在現場看到,老人剪一只結構復雜的蝴蝶,只用10分鐘就能完成。
在陳素英老人的家里,到處充滿濃郁的“鄉土風情”,桌子上有各種各樣的剪紙,用她的話說:“我喜歡這些剪紙,望著它們我心里充實。” 老人告訴記者,這幾天,她已經剪了100多幅各色各樣的喜“羊羊”贈送親友。說完她就坐在凳子上,也沒戴眼鏡,手中的剪刀飛快地旋轉著。一張平淡無奇的紅紙,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在她手中三下兩下就變化為一對栩栩如生的蝴蝶,讓記者嘖嘖稱奇。
陳素英老人今年96歲,如今仍耳聰目明,神清氣爽。與老人交談中得知,無論剪紙、刺繡還是縫制衣服、紅布袋(農村喜慶時裝盤用品)總是隨手而發。陳素英記憶力好,她看到好看的花樣或是自然界的美妙物體,便會認真地記下來,再琢磨著一剪刀一剪刀地剪下來。
陳素英告訴記者,她祖籍為榜頭鎮下坤村人,幼年時隨開香店的父母舉家遷到永泰梧桐鎮潼關村。少小時的陳素英總喜歡拿著一張紅紙,自個兒琢磨著折折剪剪。令人稱奇的是,雖沒人傳授技藝,也不識字、不描圖,但她全憑想象,就把身邊的人事和少女的心事,惟妙惟肖地剪進一張張紅紙中。看到家里的老人剪窗花,她心里也想拿起剪刀,學著樣子剪出漂亮的窗花。陳素英說:“我開頭模仿著剪一些花兒、草兒的,遇上誰家嫁女娶媳婦,我也幫著剪幾張,圖個喜慶吉利。”心靈手巧的陳素英專心鉆研,進步很快,從那以后,她便與剪紙結下了不解之緣。
陳素英沒有受過專業的剪紙培訓,也沒有得到過剪紙藝人的言傳身教,屬于那種“無師自通型的”。但她說:“我喜歡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剪,剪一些我喜歡的東西”。陳素英就是憑著這樣的信念,在不斷地揣摩和摸索中,剪剪畫畫,全身心的投入到民間藝術創作中去,用一雙巧手剪出一片藝術天地,剪出了屬于她自己美輪美奐的天地來。
一生的剪紙情緣
義務剪紙傳遞祝福
陳素英17歲嫁到龍山村的一戶農家,婚后生養了2個兒子。那些年,貧苦的生活也未讓她放下手中的剪刀。每天和丈夫干完農活、收拾完家務,陳素英就埋頭剪紙,剪出花鳥竹草等帶著鮮活鄉土氣息的紙花送給鄉鄰。農閑時,她會從天亮一直剪到天黑,樂在其中。
漸漸地,陳素英剪紙刺繡在鄉里算是一絕活,在村里乃至方圓幾十公里山鄉出了名,誰家要有迎親嫁聚等喜事,或是每年春節前,大家都喜歡請陳素英到家里剪紙,以圖個喜慶。而此時,陳素英遇到村民的喜事,也是有求必應,將剪紙免費送給村里,把福傳給山鄉萬家。
陳素英為村民的喜慶夢、幸福夢而剪紙、刺繡,這一剪、繡就是80多年。當剪紙加上了創意,就成為了一種文化。八十多年來,陳素英老人在剪紙技藝上的投入和追求上,使她逐漸成為當地聞名遐邇的民間剪紙藝人。陳素英的剪紙質樸生動、妙趣橫生,多次被推薦參加村里的農民書畫展。老人純樸、嫻熟的剪紙技藝也搬上了展廳,2015年1月5日—12日,在仙游文廟舉行的龍山村農民書畫展中,陳素英的剪紙藝術和刺繡藝術,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剪紙背后的故事
言傳身教帶富農家
“書香潤山村,工藝富農家。”這副對聯常貼在陳素英家的大門上,表達了老人一家的致富經歷和感受。陳素英不僅為鄉鄰義務剪紙80多年,還免費為周邊鄰居傳授剪紙刺繡技藝。當地村民告訴記者,老人心地純真善良,受人尊敬和愛戴。
多年來,在陳素英潛移默化下,她的2個兒子都迷上了工藝美術。大兒子林光亞擅長竹編,曾辦過竹編廠,現任龍山村農民書畫院院長,同時先后籌資2萬多元,設立山村教育發展獎學金和林兆恩生平事跡陳列室,激勵青少年發奮學習。小兒子林光旭琴棋書畫樣樣通,曾創辦過竹編廠,現在縣城開辦鯉光工藝廠,30多年來致力于生產傳統工藝品,其產品曾獲獎無數。此外,就連老人的孫子也曾辦過工藝廠。她的兒孫們不僅以工藝富農家,也成為村民致富的帶頭人。目前,龍山村靠文化走上了致富路的農民越來越多。
老人說:“在我的生活里,剪紙就是最高興的事情,我現在身體還可以,我也想做一個長壽老人,希望把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高興的事兒變做剪紙、刺繡展示給大伙。”
用剪紙展現鄉村文化
慈心巧手 長壽之源
說起老人96歲高齡,至今仍耳聰目明,是否有長壽的秘訣呢?記者了解到,陳素英自老伴前幾年去世后,她一直生活自理,忙里忙外,不讓兒孫照顧。雖年近百歲、四代同堂,但身體健康,少有病痛,到2014年12月時,老人還能下地種菜,剪紙刺繡不戴眼鏡。至今,老人所穿的旗袍式衣服還是自己設計和縫制的。說起陳素英長壽的原因,林光亞認為應源于母親長期剪紙以及慈心仁厚,還有早睡早起不熬夜。他說,剪紙很費眼力、腦力,陳素英在剪紙時,眼神十分專注,手腦并用。而老人平時吃得很少有禁忌,葷素都吃。每天晚上7點左右就休息,早上5、6起床。這幾年,隨著年紀增大,他母親剪得比以前少多了,但即便如此,只要有人來找她幫忙,再累再多的活,母親都會應承下來,為婚嫁剪喜慶,為節日剪歡樂,為孩子們剪平安。
看著老人創作的這些襯托著歡樂吉祥的企盼與對和諧美滿生活的祝愿,讓人感嘆眼前這們樸素的老人胸中有五彩斑斕的美景,有栩栩如生的花鳥蟲魚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麗源泉。正是這樣的快樂,這樣的成就感,才給老人生活增添了別樣的風采。說到自己剪紙生涯的期待,老人說剪紙將伴隨她的一生,希望盡自己所能,把這項獨特而綻放異樣光彩的民間藝術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關注它、了解它、喜愛它、發揚它。
(莆田晚報 李金春)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0-13泉州16歲自閉癥女孩巧手十字繡 老師微店義賣籌學費
- 2014-06-10幼兒園小朋友巧手變廢為寶 文化節推行綠色教育
- 2014-04-14宿舍文化節 巧手展創意
- 2014-02-13連城:古村草根藝術家曹林鳳巧手剪出幸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