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巖能夠保護得這么好、這么完整,得益于當時習近平同志的批示,這是三明之福。”三明學院生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余達忠教授說,萬壽巖古人類遺址的發現,將整個東南地區人類活動有跡可考的歷史上溯到18萬年前,意義非凡。余教授認為,對萬壽巖區域古人類遺址的保護應當注重技術與文化手段相結合,進行全面的、整體性的保護。
“習總書記長期高度重視歷史文化的保護,并身體力行地推動文物的保護和搶救工作,這使我們備受鼓舞。”三明市文物管理辦公室主任余生富說,目前萬壽巖遺址已完成一至三期保護工程,接下來遺址的沿途景觀建設、三鋼廢棄廠房利用、雨水花園建設、山頂廢棄礦場利用等6項任務正在加速推進,確保將萬壽巖國家遺址公園保護好、建設好。
“我們組織全市文物系統工作人員,在第一時間學習了福建日報的報道。”福州市文物局局長吳聿建說,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好先人留下來的文物,是我們的歷史責任。下階段,市文物部門將進一步加大文物保護資金的投入,著重推進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涉臺文物等的保護和修復工作;還將積極探索文物保護和合理利用的新路子,以展示文物固有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提升社會效益和教育功能。
“當年有幸在習近平同志領導下,參與了福州市保護文化遺產工作,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后,我將繼續努力,力所能及做好研究、建言工作。”84歲的福州市政府文化顧問、市博物館名譽館長黃啟權說,正如習總書記在《〈福州古厝〉序》中所說的,保護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傳統風貌和個性。在城市建設開發時,應注意吸收傳統建筑的語言,這有利于保持城市的個性。福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2200多年的歷史。古建筑不僅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物價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我們應該要保護好文化遺產,讓這個古城的優秀文化永遠傳承下去。
被譽為“明清建筑博物館”、“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的福州三坊七巷,近年來吸引了眾多游客,已成為古城福州的“會客廳”。“在保護和修復古建筑的基礎上,三坊七巷以建筑為載體,將一城文化在此得到集中展示。”三坊七巷管委會副主任凌敏表示,下一步三坊七巷將以創建國家5A景區為目標,繼續豐富和完善三坊七巷的文化內涵。目前,正在打造考古遺址博物館,將展示福州從唐坊宋街到近代建筑的城市變遷史。
“沒有當年習近平同志的關心、重視與支持,就沒有今天林則徐系列遺跡修復、充實的成果。”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館長陳繼勇告訴記者,2015年恰逢林則徐誕辰230周年,林則徐紀念館將以林則徐故居第二期修復工程為重點,爭取省市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力爭在8月開工修復林則徐故居,并把它辟為“林則徐文獻館”,集中收藏林則徐及其同時代的有關歷史文獻資料,充分展示林則徐的廉政事跡。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2-25《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評選辦法》日前出臺
- 2014-10-29《漳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3-2030)》獲批
- 2014-10-24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覆蓋兩片區 逾10平方公里
- 2014-06-16華安縣馬坑鄉和春村入選福建省歷史文化名村
- 2014-05-21首批9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公布 泉州西街中山路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