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城區增綠化、慢行系統
漳州歷史城區保護范圍為:東至新華南路,南至博愛道,北至新華北路勝利公園北側、芝山頂偏北,西至芝山西側、漳州師院和漳州二中西側之虎文山外,總面積約202.96公頃。
歷史城區將把“文化旅游”作為新的功能亮點,轉換歷史城區內部分建筑功能,增加文化展示空間,調整商業業態,發展特色高端商業,形成集游覽、娛樂、美食、購物等于一體的文化旅游區。
在塔口庵、東橋亭、西橋亭、時阜門、百里弦歌巷,每處增加小型集中綠化空間。沿三湘江兩側留出10~30米寬的綠化帶,沿東西宋河根據現狀建設條件,劃定2~10米的綠化帶。結合城墻遺址保護要求及漳州綠道規劃建設,舊城更新改造中,沿古城墻遺址位置留出8~20米綠化帶。建設芝山文化公園、南山文化公園,與勝利公園、中山公園一起作為歷史城區面狀綠化空間。
規劃道路應退水岸20~30米的距離,與綠道結合,組織濱河慢行系統。增加垂直于宋河的綠楔,組織步行交通,增強濱河可達性。東西宋河增加綠化活動空間和公共功能,提升濱水區活力。古城外側濱水區采用綠地與小商業用地間插的形式開發,建設親水平臺和沿河步道,保護東西橋亭,建設橋亭廣場。
湘橋、東美列入保護范圍
此外,規劃還同意劃定唐宋子城、僑村、新行街、新華東(岳口段)、東美5個歷史文化街區和芝山、南山、浦頭港、湘橋4個歷史文化風貌區。備受關注的湘橋、東美最終列入保護范圍。
東美歷史文化街區:位于臺投區角美鎮,重點保護閩南傳統街巷風貌北面街和東美街,保護南洋建筑曾氏番仔樓、曾氏大夫第,成為閩臺文化交流、海商文化研究的重要平臺。核心保護范圍包括后面街和曾氏藩仔樓兩片,合計2.18公頃,建設控制地帶約7.93公頃。
湘橋歷史文化風貌區:位于龍文區藍田鎮,重點保護完整的閩南傳統民居和宗祠風貌,保護歷史文化風貌區內的傳統風貌建筑,保護沿九十九灣景觀風貌帶的完整性。核心保護范圍北至規劃建元路,西至九十九灣,南至規劃防汛通道,東至規劃城市支路,面積2.57公頃,建設控制地帶8.47公頃。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9-26東亞文化之都花落泉州 燦爛多元的文化名城
- 2013-01-31鯉城在更高起點上推進創新型和諧文化名城建設
- 2012-08-09榕構建大山水大園林格局 出臺文化名城保護條例
- 2012-08-08中國小吃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