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禮娶親 石獅文化周閩南婚俗文化展引人入勝 2014-08-18 09:58:12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
舞蹈《海龍王要娶某》展示了有趣的閩南婚俗 (林勁峰攝) 本報訊(本報記者朱娟娟 陳林森殷斯麒)一場驚艷四座的“海絲印象”秀先聲奪人后,昨日“文化之都·時尚石獅”文化周精彩繼續(xù)。如果說服飾年代秀展現(xiàn)的是泉州“市井十洲人”的兼容并蓄,那么昨晚的“愛在閩南”——閩南婚俗文化展演,則讓現(xiàn)場洋溢著原汁原味的閩南“古早味”。 閩南語演唱《石獅嫁娶風(fēng)俗》,閩南二人轉(zhuǎn)《做人的媳婦著知道理》,民俗舞蹈《彩球迎親》……在一個個或歌或舞的節(jié)目中,念四句、跨烘爐、結(jié)紅繩、扛甜蔗等打著鮮明閩南婚俗烙印的元素貫穿始終。這股親切而新鮮的閩南味道,勾起了現(xiàn)場老年朋友們的久遠(yuǎn)回憶,更令不少青年男女躍躍欲試。 “婚俗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閩南人的婚禮,‘感恩’是最重要的主題,從婚前的‘搓丸’請鄉(xiāng)鄰,到婚禮中的‘哭嫁’,拜天地、拜高堂,整個婚禮始終貫穿著感恩的情節(jié)。”展演總策劃吳澤榮說。閩南地區(qū)的婚俗總體概括起來可分為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拜堂。歷經(jīng)荏苒時光,許多年輕人對此已不甚了解。譬如婚禮上不可或缺的“念四句”,一些“后生仔”甚至聽不懂。為此,記者以“念四句”為線索,向吳澤榮請教了閩南婚俗的有趣點(diǎn)滴。 “念四句”里的婚俗點(diǎn)滴 “八字”可是大秘密 “嫁娶說是大代志,毋擱無倘靠自己,老爸老母咧主意,媒人牽線,還著排八字” 納采,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的“說媒”。男家的父母長輩請媒人帶著五色絲等禮物前往物色好的女家提親,女家則向媒人打聽男家的情況,如果認(rèn)為條件合適,便收下禮物。 問名,則是男家備好生庚帖,遣媒人至女家問女子的姓名和年庚“八字”。“八字”對古代閨秀而言可是大秘密,若非已經(jīng)接受求婚,不會輕易告訴他人。 “頭盤”用來敬祖先 “找人參詳稍排比,良辰吉日好日子,著去女方掛手指,放炮人知報鄉(xiāng)里,厝邊頭尾送歡喜” 納吉、納徵、請期,是婚禮前必經(jīng)的程序。男女雙方收到生辰八字后,供奉于神明或祖先的靈龕香爐下,若三日內(nèi)全家人畜平安,便是吉兆。此后,男方在媒人的陪同下前往女家相親,女子則親自奉甜茶相敬,男方受之,表示同意婚事。 婚事確定后,男方便前往女家送彩禮。“掛手指”指男方為女方送上金銅兩枚戒指作為訂婚信物。此后便是閩南特色“轎前盤”,盤內(nèi)裝著魚、雞、豬蹄、紅糖、面線、鮮花等。女方收到“盤擔(dān)”,要將頭盤放在祖廳敬奉祖先。 新娘上花轎時頭上要蒙著黑巾,又稱喜帕。 (林勁峰攝) 喜帕其實是烏巾 “新人請入轎,有說擱有笑,入轎坐四正,出轎得人疼,雨傘敲轎角,一家富轆轆” 結(jié)婚之日,新郎前往女家迎娶新娘。花轎到達(dá)后,新娘家人要往花轎上撒錫箔剪成的小圓片,謂之“緣”,意在讓新人帶“緣”到夫家得人疼愛。 因為古禮昏時迎親之遺風(fēng),新娘上花轎時要頭蒙黑巾,用竹笠遮在頭頂。花轎前則掛著豬腳,意在打發(fā)迎親路上的虎豹豺狼,保一路平安。新娘出閣前,要用一條九尺長的紅繩,捆在一對公雞母雞的腳上,俗稱“引路雞”。女家還隨花轎送兩棵帶尾的甘蔗,寓意夫妻二人甜頭甜尾,幸福美滿。 花轎起轎時,新娘揮淚告別,把備好的小手巾和小折扇從轎窗扔出,讓弟妹帶回家,以示對娘家恩情永不忘,這就是古代“卻扇定情”之遺風(fēng)。 母舅桌上坐“大位” “新郎官,頭乃伸,手舉厘頂挑烏巾,新娘仔,笑呅呅,歹勢毋敢看郎君,吃紅丸,連湯吞,一夜夫妻百世恩”。 新娘的花轎到達(dá)男家時,新郎用右腳踢轎門,以示乾綱振作,男不懼內(nèi);轎內(nèi)新娘亦反踢轎門,以示坤道樹立,女不示弱。新娘出轎后要邁過放在廳堂里的“烘爐火”,意為生殖傳衍。 新郎新娘拜過堂后進(jìn)入洞房。新郎用厘星尺把烏巾揭起,二人背靠背,頭相依,送嫁娘口念吉語“背脊靠背脊,錢銀堆半壁。頭后靠頭后,吃到老老老”。之后二人對坐共吃“相見圓”,意味夫妻團(tuán)圓甜蜜。接下來,新郎家人和族親入洞房與新娘見面,新娘給長輩奉上甜茶,并為女性長輩別上頭花,長輩則回以紅包以示吉祥。 翌日清晨,新婚夫婦到祖廳叩拜祖先,俗稱“啟公”。之后夫婦一同前往女家,謂之“二倒客”。新郎要贈送禮物給新娘家人,俗稱“結(jié)衫帶”。女家設(shè)宴請女婿,由母舅主陪,母舅要坐在左上角的“大位”。新娘回婆家時,娘家還要給帶一公一母的“領(lǐng)路雞”。回夫家后,將“領(lǐng)路雞”放于新人房床下,如公雞先跑出來,則預(yù)示著新娘頭胎生男孩;母雞如三日內(nèi)下蛋,亦預(yù)示新娘早生早育。 (來源:泉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