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id="q0qi0"><del id="q0qi0"></del></dl><td id="q0qi0"><kbd id="q0qi0"></kbd></td>
    <input id="q0qi0"></input>
    <s id="q0qi0"><kbd id="q0qi0"></kbd></s>
  •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人文福建> 八閩動態 > 正文
    一座閩南古厝的傳奇:歷經70載風雨依舊美輪美奐
    http://www.caoliu14.com?2014-07-31 10:57:32 何祖謀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一座閩南古厝的傳奇

    閩南傳統建筑技藝的代表——福興堂

    東南網7月30日訊(福建日報通訊員 梁白瑜 姚德純 施由森 記者 何祖謀/文 吳新華/圖)七月的永春縣岵山鎮,掛紅的幾萬株荔枝樹層層疊疊立在暖風中。在中國傳統村落塘溪村的一座老房子里,人們正品著香甜的荔枝,歡快的笑聲不時飄出精雕細琢的油漆大門,這就是被譽為“閩南傳統建筑技藝的絕唱”福興堂。

    紅磚灰瓦,中間凹陷兩端微翹的燕尾脊,精美的雕刻,仿佛在訴說著昔日的輝煌。一根根柱石,雕刻著名家題寫的聯句和家訓;一扇扇窗戶,嵌著栩栩如生的石浮雕人物。歷經70載風風雨雨,福興堂依舊美輪美奐、熠熠生輝。

    李氏兄弟“視國猶家”

    一入門,抬頭可見對聯:“人間千百年世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這是一個愛國愛家、德才兼備的傳奇商人之家。

    在李家兄弟中,武宗排行老二,武庸排老三。“曾祖早年就在外做些生意,祖父李世沂青少年時也是在永春縣城及五里街一帶做生意,常將永春土特產販往泉州、福州銷售,然后采購一些貨物回家出售。”現住在福興堂李武宗的侄兒、93歲高齡的李鴻良老人說,武宗、武庸兄弟和睦,一起出門經商,一起修建福興堂。“因當時交通不便,二叔武宗一般很少回家,有時一年才回家一兩次。修福興堂時,兄弟分工合作,二叔在外經營公司,三叔武庸全盤負責基建。”

    李武宗從挑貨郎開始學習經商,事業做大后,不忘故土,1940年在家鄉創辦啟新小學,免費接收窮人的孩子入學。抗日戰爭時期,李家兄弟出資從海外買了兩輪船糧食,救濟福州民眾,國民政府還授予李氏兄弟“視國猶家”牌匾。

    走南闖北的李家兄弟找來當時全國最頂尖的石雕師、木雕師、磚雕師、泥塑師及畫師來修福興堂。李鴻良當年負責幫忙督造,說起福興堂的建筑情形,仍然記憶猶新:“當時,石雕、木雕、磚雕都是出自參與建造南京中山陵的師傅之手,總負責是一個叫‘土成’的師傅。師傅共有100多人,分為2大組。厝的左邊右邊各一組人雕刻。”李鴻良說,陳嘉庚先生作為李武宗的至交,曾3次來參觀,對師傅們精湛的工藝贊不絕口,并邀請他們完工后,去建造集美學村。

    1945年12月,福興堂正如火如荼施工之時,李家兄弟創辦的“宗中中學”開工奠基的當天,噩耗傳來,李武宗從福州前往上海時在吳淞口遭遇日本水雷襲擊沉船,不幸罹難。據說,為了抗日,李武宗經常暗中用貨船幫國民黨運送軍火,結果被日本人發現,這才遭遇日寇襲擊。

    1947年,歷時6年福興堂終于修建完工。可惜,由于局勢風雨飄搖,李家人沒能搬進福興堂,此時的他們分散到南洋及上海等地。

    直到1986年,李鴻良一家才搬進40年來被當作區公所、糧站,也曾駐過軍隊、種過草菇的福興堂。

    福興堂一角

    耕讀傳家恪守祖訓

    “遵祖宗二字格言曰勤曰儉;孝子孫兩行正路唯讀唯耕。”福興堂里20多副對聯中的這一副言簡意賅地傳遞著家訓:勤儉、耕讀。

    自1986年李鴻良率領眾兒孫十幾口人搬進李家大院,他們珍愛著這座凝聚李家人心血的大宅。

    “從17歲起,我就常隨二叔去泉州、福州經商。開始建福興堂時,我回家協助三叔,平整土地運土時,我負責稱土、記工、看工地。開始建造后,我負責100多人的伙食。”李鴻良說,后來,因事業發展,李鴻良與家人移居上海。上世紀60年代,李鴻良一家遷回岵山,但此時福興堂屬公有。李家就在臨近的舊房子中暫住。這一住就到1986年。

    “搬進福興堂之后,我們發現幾十年沒有維護的大院有了許多破損之處。”李鴻良的兒子李明亮說,他們開始一點一點地修補,“雖然我們不太懂這些木雕、石雕、磚雕,但是它們肯定是難得的藝術品。我們李家人有責任保護這座古厝,將先人樂善好施、愛國愛家的品行世代傳承下去。”

    李鴻良與他的子孫們謹守家訓,后代中讀書的有之、經商的有之、種田的也有之。近幾年,福興堂越來越被重視,2013年初還被授予“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稱號,李家子孫十分引以為傲。

    一位游子的“福興夢”

    李曉辰也姓李,卻與福興堂的李家沒有血緣關系。“我是隨母姓,我父親是岵山人,姓陳。”一個夏日的午后,這位頭發已花白卻對福興堂、對岵山古鎮傾注全部心血的52歲清華大學客座教授談起了他的“福興夢”。

    李曉辰的父親出生在岵山鎮塘溪村,年輕時去新加坡謀生,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后來回國赴延安從事翻譯工作,新中國成立后在北京定居。雖然離鄉多年,但是永春岵山的山山水水一直縈繞在老人家心頭,甚至連祖籍杭州的夫人也在臨終前囑咐兒子要帶她的骨灰回岵山安放。

    2008年,李曉辰帶著母親的骨灰回到岵山。“那趟回來,有人帶我到福興堂去轉了轉,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出生于北京、曾參與麗江古城以及天津新區濱海航母主題公園設計的李曉辰驚喜于家鄉的古樸與美麗,他再也舍不得離開這方土地,“這里是我的故鄉,我覺得自己有責任、有義務把它保護得更好”。

    接下來的兩年,李曉辰走遍了岵山鎮核心區的六個村落,用他的話說叫“用雙腳感受每一寸故土”。同時,花了2萬元買來相關書籍,“給自己充電,為自己補上閩南文化這一課”。然后,他毅然辭掉北京的所有工作,帶上500萬元積蓄回鄉成立福建愛地投資有限公司,并開始著手邀請各界專家、學者來岵山鎮考察調研,以更好地保護好傳統村落原有風貌和歷史格局。

    “我們聘請國內著名高校的專家團隊對岵山核心區六個村的古民居、名木古樹開展普查,并編制古鎮綜合保護發展規劃及閩南傳統村落歷史建筑的保護和更新等五個專題研究,編制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開展閩南文化活態區課題研究,以保護岵山古鎮的原始形態風貌。”而最早吸引李曉辰的那棟福興堂成了他無數次造訪的大厝,“我帶過很多專家到過福興堂,他們也一致認為就單體民居的精美而言,福興堂可謂‘中國古典工匠的絕唱’。”

    6月30日,“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回到永春參觀福興堂時,連連贊嘆:古厝中西合璧,工藝十分講究,是閩南建筑的典范。

    “中華文明最遙遠綿長的根就在村落里。”李曉辰說,在與著名學者馮驥才探討后,更堅定了他保護好家鄉古民居的決心。他的“福興夢”遠不止是保護一座福興堂,還包括保護岵山1800多株百年以上的古荔枝樹、350多座明代至近代的閩南傳統民居以及岵山的傳統民俗、飲食等。讓他欣慰的是,如今,岵山鎮已經決定,將來把福興堂作為閩南建筑藝術館,向游客展示閩南獨具特色的建筑構造藝術與雕刻藝術,留住游子們的鄉愁。

    責任編輯:金婷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心情榜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爽爽爽爽爽爽a成人免费视频,国产精品麻豆视频,69式性无遮挡免费视频下载,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麻豆
    <dl id="q0qi0"><del id="q0qi0"></del></dl><td id="q0qi0"><kbd id="q0qi0"></kbd></td>
      <input id="q0qi0"></input>
      <s id="q0qi0"><kbd id="q0qi0"></kbd></s>
    •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一进一出抽搐免费视频| 99精品热女视频专线|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日本精品a在线| 国产午夜影视大全免费观看|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国产| 玖玖爱zh综合伊人久久|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www电影 | 热99re久久精品精品免费 | 天堂网www中文在线|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av无码专区| 欧美牲交A欧美在线| 国产麻传媒精品国产AV|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5发布| **aaaaa毛片免费同男同女| 欧美与黑人午夜性猛交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欧美国产日韩a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dv| 992tv在线|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初女破苞国语在线观看免费| bt天堂在线www最新版资源在线| 激情综合色综合久久综合| 国产美女在线播放| 久久这里只精品热免费99|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合观看| 宅男666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 69日本xxxxxxxxx19| 欧美18www| 国产一级理仑片日本| xxxxx免费视频| 欧美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无码制服丝袜无码| 中文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