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融合凸顯泉州元素
撒嬌、彈琴、跳舞、騎單車……在演員技藝高超的操線動作下,木偶猴子煥發出新的生命,不時調皮地眨眼撓頭翻跟斗,令現場觀眾開懷大笑。本以為詼諧逗趣、惟妙惟肖的木偶表演《馴猴》已堪稱絕倫,提線木偶現場揮毫,表演書法藝術,更將木偶的造型之美、演技之美與書法藝術之美相融合,令人驚嘆贊賞。
“經過去年在韓國參加東亞文化之都授牌的演出經歷,和對泉州今年東亞文化之都開幕式表演的一番思考,我們對這次專場演出的節目編排作了調整。”蔡湘江說,如何在泉州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體現泉州既古老又現代、既保有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又充滿新的活力等特質,是節目創作者們苦苦思索之處。因此,在節目的編排上,演出以東亞文化為主線,除了呈現最優秀的傳統文化品種之外,特地增加了新的內容。
于是,在70分鐘的專場演出中,觀眾們不僅欣賞到了像高甲傀儡丑表演《公子游》、南音名譜《走馬》這樣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藝術,也驚奇地發現,節目藝術形式有了大膽創新:閩南特色的拍胸舞加入新元素鼓,愈顯奔放;木偶表演配樂不乏電子舞曲,潮范十足;節目之間沒有報幕串詞,以畫外音等形式巧妙過渡、無縫銜接,匠心獨具。
致敬經典表達文化欣賞
當全場觀眾沉醉于泉州傳統文化藝術的精妙之中,中文歌曲《茉莉花》、韓語歌曲《阿里郎》等熟悉的旋律將人們的思緒帶回,重溫中韓兩國交往的歷史淵源,感受彼此間的深情厚誼。
“這次是三個國家藝術團體的匯聚,我們特地選擇了在兩國最具代表性的、家喻戶曉的傳統歌曲,表達對東亞文化相互交融、彼此欣賞的良好祝愿。”蔡湘江介紹,木偶書法表演中所寫的“花好月圓”四個字,同樣寓有深意:東亞文化是一種和諧、共生、創新的文化,泉州對東亞文化滿懷深情。而現代舞《生命》力圖展現的,是泉州的無限創造力和生命力,預示著泉州文化正走向新的更高的層次、走向更輝煌的未來。
節目尾聲,伴隨著舞蹈《金鳴輝煌》,來自泉州的演職人員上臺謝幕。神氣活現的提線木偶“唰”地展開手中的紅色條幅,韓文“大家晚上好”赫然出現在觀眾眼前,博得了觀眾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泉州專場演出徐徐落下帷幕,但中國泉州的文化魅力和美好祝愿,將從此深深地鐫刻在韓國觀眾的心中。
(本報特派記者謝曦19日光州電)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2-11-26大型交響詩劇《鄉愁》亮相 巧用泉州元素扣心弦
- 2014-03-18泉州泉港:“善”講堂倡導“日行一善”
- 2014-03-14泉州泉港美德家庭評選 掌聲獻給好親人
- 2014-03-14泉州泉港發揮榜樣力量 道德春雨 潤物無聲
- 2014-03-14文化生態整體性保護泉州“打頭炮” 劃出20個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