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石山文化遺址:沉睡五千年的文明 2014-03-13 09:07? 樹紅霞?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
在已發掘出的眾多文物中,“中華第一燈”、曇石山人顴骨、原始瓷器、提線陶簋等文物堪稱“中華之最”。 |
福建文明史向遠古推了一大步 閩,古為蠻荒之地,加之福建歷史自秦漢之際方見記載,因此常被歷史學家們稱為最缺歷史的省份。福建人的文明史到底源于何時,有何特征,歷來爭論不休。 “1954年1月,當時曇石村村民在修堤取土時,發現了大量白色蛤蜊殼堆積層,后來變成了重要的考古發掘,從而揭開了不為人知的先秦閩族文化。陽光下的墓葬、陶器和壕溝告訴人們一個驚喜:福建文明從這里開始。福建文明史也由原來的3000年向遠古大大推進了一步?!睍沂竭z址博物館工作人員連穎在向記者介紹時,透著幾分自豪。 曇石山文化遺址2001年6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原始社會晚期文化遺存之一,自1954年被偶然發現,迄今已先后開展了十次面積不等的考古發掘工作,發現了大量的文化遺跡和遺物。在考古遺址廳,第八次大規模發掘的考古遺跡和文物按原貌展出,記者有種親臨考古現場之感。 “作為中華文明的一朵奇葩,曇石山文化在福建史前文化的學術研究中獨占鰲頭。”曇石山遺址博物館館長李國慶告訴記者,遺址博物館新館2008年建起,占地112畝,包括展館、考古發掘現場、民族文化區、遺址公園等,是一座依托考古而建立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目前陳列出來的僅是墓葬區,還有三分之二沒有發掘,像居住區、生活區等仍在腳下沉睡著,大量有價值的、搶救性的考古發掘正待繼續進行。如果其神秘面紗被全部揭開,規模有望超過半坡遺址、河姆渡遺址。 考古專家依據墓葬的疊壓關系,經科學論證,判斷曇石山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的氏族墓地,由下而上,分三個時期,距今分別為5000年、4000年、3000年左右。層層疊壓的墓葬向人們訴說著歷史的滄桑,那深邃的壕溝刻畫出閩族部落的公共墓地,也劃出了原始社會發展的脈絡。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