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頂托盤,節日氣氛濃
東南網3月4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林智文/圖)二月二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在過去,是一種新年祈福的節日形式。莆田市城廂區泗華村,保留了過“春耕節”的傳統,且還有一個特有的民俗活動“搶豆腐丸”,持續了300多年。上周末,泗華村迎來2014年春耕節的“搶豆腐丸”民俗活動,300人共搶“豆腐丸”,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參與。
傳承了300余年
如今84歲的蕭梅魁老伯是泗華村溪安祖社的負責人,每年泗華村的“搶豆腐丸”民俗活動都有他忙碌的身影。蕭老伯說,“搶豆腐丸”活動,每年都有大量年輕人參與。不過,大多數年輕人對“搶豆腐丸”活動的起源不了解。這個活動從清朝初年有溪安祖社時就開始了,持續到現在已有300多年了。
蕭老伯說,所謂的搶豆腐丸,主要是為供奉溪安祖社內吉祥廟相的神仙,其實是人們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無災無病。村內還有一個傳說,在清末民初時,有讀書人看到村內“搶豆腐丸”的活動,認為一大堆人搶食“豆腐丸”有失文雅,就勸說村民停止該活動,結果,停止“搶豆腐丸”的那一年,村里收成不好,也有好多人生病。“故事可能不一定可信,但‘搶豆腐丸’的活動一直傳承了下來。”蕭老伯說。
擺在祖社前的豆腐丸
保留了不少傳統
“搶豆腐丸”的活動一般挑在農歷二月一日上午10點左右舉行,利用豆腐、蘿卜等制作素食的豆腐丸,一般在前一天做好,晾曬在溪安祖社的庭院內。第二天,將多碗豆腐丸放在紅色托盤上,由三十幾個小伙子頂著,分別從三個地點供村民及外地游客搶奪,活動一般持續1小時左右。“我們還會用傳統的火銃,作發令槍,槍響3聲,正式的活動就開始。”記者看到,火銃長約60厘米,很重,除4個火藥眼之外,還有一個用于點燃火藥的引線孔,每用一次就要重新填裝,十分麻煩。“既然是傳統,還是保持原汁原味比較好。”蕭老伯說。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04福鼎民俗進校園
- 2014-03-03沙縣注重民間民俗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
- 2014-03-03華安縣畬族隆重舉辦“請火”節 弘揚民俗文化
- 2014-02-27民俗要傳承 陋習須剔除
- 2014-02-27[民俗話節氣]大雪:冬季雪滿天 來歲是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