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八成學生“出師”
最讓蔡卷志頭疼的不是生活習慣,而是與學生的溝通:30名學生里,會說漢語的只有三四人,其他學生都聽不懂,只能讓那三四人做翻譯。“他們中既有華文大學學生,也有上班族,祖籍都為泉州,水平‘業余’,只會《元宵十五》、《因送哥嫂》和《非是阮》這三首曲。”他說,還好這些學生聰明好學。
當時,授課時間為每晚兩個半小時和每周三、六、日全天。蔡卷志除了教授基礎課,還根據學員的基礎和特點,為他們分配最合適的演奏樂器。由于南音由閩南語演唱,而學生很多不懂閩南語,他便用學生熟知的越文在每個字下面標注“閩南音”,共標記180個字。經過一小段時間的“生疏期”,師生間越來越親密。兩個多月后,他把14首經典的南音和20首什音都教給了學生。
談到學生們,蔡卷志一臉自豪。他一邊翻開與學生的合影集,一邊說,30名學生中,已有24名能夠熟練掌握南音,其中還有6個得意門生,“一個入門級的學生完全掌握南音起碼要四個月。”
即將離開越南之際,他邀請中國駐胡志明市領事館的總領事柴文睿、古樂社會長彭偉強等人前來欣賞學生們的成果匯報。柴文睿聽完后評價說:“你們來到越南傳授南音藝術,是為民間交流、為南音傳承做了件大好事!”
盼望世代傳承 計劃再赴越南
蔡卷志離開越南前,寫了一首藏頭詩,裱起來留在古樂社的墻上,詩中寫道:福臨越地授鄉音,建樹古樂傳承人。
“在越南的閩籍華裔也是我們的同胞,連接彼此的血脈,祖祖輩輩都斷不了。這次赴越南傳授鄉音古樂,算是借南音這根線與他們維系情感。”他說,既然線牽起來,就不能斷,希望他的學生們未來離開課堂時,能夠吸納新的學生,“如此世世代代把南音傳承下去才有意義。”
令他欣喜的是,在他離開越南時,又有10多個學生慕名而來,要學習南音。他的學生計劃在今年端午節來泉繼續跟他學南音。他也計劃今年暑假再赴越南,重回講臺,為學生們授課。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14泉州當代藝術館擬選址西街 南音南戲受捐3000萬
- 2013-12-27西街尋常巷陌青年南音新唱 創新曲風融入現代元素
- 2013-11-12唱鄉音訴鄉情 安溪龍門南音藝術團譽滿印尼
- 2013-10-29時隔280年泉州民間藝人再入越南上課 匡正南音
- 2013-09-30泉州南音之家傳承千年雅樂 曾赴印尼傳授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