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龍鬧春 2014-02-20 09:46? 游慶輝?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
三明市沙縣高橋鎮高橋村在震天的鑼鼓聲中,迎來了兩條口噴焰火的香龍,沿街村民紛紛跑出家門圍觀。 |
點上檀香的香龍在夜色中,猶如一條金龍在遨游。 東南網-福建日報2月20日訊(本網記者 游慶輝 通訊員 鄧書榕 劉靜云 圖/文)2月11日晚,三明市沙縣高橋鎮高橋村在震天的鑼鼓聲中,迎來了兩條口噴焰火的香龍,沿街村民紛紛跑出家門圍觀,掏出手機拍攝,不少小孩一路追隨香龍奔跑,樂此不疲。 香龍,顧名思義,因龍身插滿點燃的檀香得名。“迎香龍,也叫游香龍,是沙縣傳統的民俗活動之一,以高橋和夏茂最盛,多由過去一年里家有喜事的厝主們牽頭組織。”高橋鎮干部羅邦椿說道。 70歲的高橋鎮老藝人陳敬因,是這兩條香龍的制作者。平時,他主要靠種田和做泥水工過活,做龍是他的愛好。2000年,他第一次和鎮上的電工吳海清聯合制作的一條龍,憑借噴焰火的絕招,贏得全縣舞龍比賽一等獎。自此,他在鎮里出了名。 今年,為迎接元宵節在城里舉辦的“沙縣首屆民間民俗藝術展演活動”,陳敬因對往年制作簡單、只求神似的香龍進行了改良,還特意加入噴焰火元素。這晚的迎香龍表演就是它們的“處女秀”。 香龍的主要制作材料是茅草。其中龍身制作相對簡單,是將捆扎好的茅草固定在約1米高的竹竿上,再用結實的繩索串聯而成。“比較費心思的是龍頭。因為要做得活靈活現,相對復雜很多。”陳敬因說。為了更加環保、節約,陳敬因選擇下腳料作為龍頭的修飾品,紅色塑料袋作龍舌、塑料瓶當龍眼和鼻子、泡沫當龍牙和龍眉等。經過除雜、切割、捆扎、上色等6道工序,一個威武的龍頭成形了。 “每條龍共有18節,其中,每節龍身約有3公斤重,龍頭的重量是一節龍身的8倍。”陳敬因介紹道,抬龍頭的人必須是身強力壯的青年。春節期間,青壯年抬著香龍在鄉里游走,接受族人和鄉鄰的祈福。到了元宵夜,村民就點燃香龍,投入河中,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谷豐登。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