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古港—新區—全域聯動 “文都”建設藍圖初顯
“東亞文化之都”如何建設?記者日前獲悉,我市已確立“文都”發展目標為——“建設影響東亞、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都市”,將以“古城—古港—新區—全域聯動”的文化項目建設為核心,結合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文化產業發展平臺打造,有計劃、分階段地突破一個個區域,向世界展示泉州“文都”的動人風采。
□本報記者 鄭意凡
古城文化復興計劃
三部曲再現“市井十洲人”
該計劃將于開幕式啟動。
第一階段:開幕式上,利用舊面粉廠改造后的主會場空間,以投影圖像方式,演示泉州未來古城文化復興景象;通過系列文化盛事,打響“泉州西街”文化概念。
第二階段:重點實施西街片區保護利用工程,東片區以歷史文化街區為核心,打造名城“城市會客廳”和市民文化家園,西片區以泉州當代藝術館為核心,打造泉州當代藝術和世界文化展示交流中心。
第三階段:對泉州古城“三片一線”核心區進行整體保護開發利用,在保護文化生態、延續歷史文脈前提下,逐步開發文化旅游資源,營造新型文化業態,再現“市井十洲人”盛況,打造文化旅游核心品牌。
古港轉型升級行動
打造東南沿海經濟文化港灣區
該行動將于閉幕式上啟動,主動對接國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凸顯泉州作為“海絲”起點城市的地位和國際影響力。
借助“文都”平臺,泉州擬將規劃中的新泉州海外交通史館升級為“中國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發動泉州阿拉伯后裔民營企業家捐資,興建以仿宋古船為模型的“海絲文化博物館”;將刺桐古港定位為文化經濟業態新港口,規劃“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旅游觀光區”,配套建設世界古船模型制作基地、蟳埔民俗文化村,定期舉行九日山祈風文化節等活動。通過一系列舉措,將刺桐古港轉型升級為國內海絲文化交流展示、產業開發和主題休閑娛樂的重要基地,并成為東南沿海未來標志性的經濟文化港灣區。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1-20海滄區文化旅游安全檢查為節日期間文明創建提供保障
- 2014-01-16活動室可否改成“文化室”
- 2014-01-15華安縣推進網吧監控平臺建設 凈化文化市場環境
- 2014-01-14三明工會文化大集走進寧化
- 2014-01-13“東亞文化之都·泉州”方案初定 13項精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