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曾幾何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無數平民百姓的夢想,時代的發展讓行萬里路成為現實,然而,讀萬卷書卻漸漸變成奢求?有媒體曾發表全國國民閱讀調查:2011年,中國人均讀書僅4.35本。同年,韓國人均讀書11本、法國20本、日本40本、猶太人64本。書本依然在那,閱讀漸行漸遠——這似乎就是現狀。由此,本報特別策劃本期專題,與您共同探討“讀書”的話題。
幾位普通市民的讀書現狀
有沒有覺得文件看得越來越多,書本翻得越來越少?有沒有發現打開電腦、拿起手機的次數越來越頻繁,桌子、架上的書卻灰塵越積越厚……也許是很久沒讀書了。
過去一周,記者采訪了一些普通市民,了解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他們的讀書現狀,現與讀者分享,或許也能帶給您些許感想和啟發。
老徐,51歲,個體戶
“自己和妻子經營著一家小餐館,整天忙得不可開交,沒有時間閱讀,更談不上買書了。
印象最深的一本書是《輪椅上的夢》,八十年代讀過的,沒有什么喜歡的作家,比較喜歡看故事類的書籍。
我周邊的人一般都不閱讀,我認為讀書當然好,可以增長見識。遺憾的是文化水平不高,讀的書也比較少。"
楊可可,16歲,高二學生
“無時無刻不在跟書本打交道。印象最深的是《讀者》,從小學六年級就開始喜歡看了。
這些年來,以學習為重,課外閱讀比較少,常買的也是詞典之類的一些工具書。《讀者》、《青年博覽》之類的刊物適合青少年看,同學們比較喜歡。
讀書可以增長知識,拓寬視野,讓自己更有思想、更有內涵。現在因為功課很緊,課外閱讀也是按老師的推薦和要求進行。"
羅先生,38歲,企業老板
“因為公司事務繁多,主要看看管理類的書籍,基本上不買書,都在網絡平臺上看。
印象最深的一本書是《人生》,勵志類的,二十來歲時最有讀的書。
現在,周邊的朋友一般都不讀書,公司的員工工作也很忙,年輕人生活豐富多彩,一般也不會要求他們讀書。
網絡上什么都有,想學什么就學什么,不管什么新知識、新技術,網絡一般都要比書店來得快,等書店里賣書時網絡上都已經成為舊知識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2-10武平縣啟動2013年全民讀書月活動
- 2013-11-27魏詠柏:古人善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