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古訪今游感德 品味濃濃的“閩南味” 2013-11-08 11:12? 吳拏云?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
龍通土樓是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11米,長寬各29米,建筑面積有2000多平方米。 |
龍通土樓前有一片茶園 整幢土樓共有72間房,可住數百號人,至今在一些房門外還標著“二號 10人”、“三號 12人”等字樣,據說土樓在新中國成立后曾住過生產隊,房門外標的就是當時每間房中所住生產隊隊員的數目。土樓內不少地方的墻面已被熏得黑黝黝,地上留有殘破的小灶臺。望著這些前人用過的灶臺,那樓內飄出裊裊炊煙的情景,仿佛又浮現在了眼前。 登上三樓,可以看到四面土墻上設有26個瞭望口,并有許多用竹筒安放在墻中的射擊孔。這些瞭望口和射擊孔在以前強匪橫行的時候,能派上不小的用場。“傳說,許氏祖先曾被土匪圍困在土樓里,他們用大石塊堵住大門,在樓上用土槍打土匪。匪幫攻不進來,數日后只得撤退。”許文理說道。土樓內廊道間的木窗也很講究,它們是雙層的,每一層上面都有篩孔。拉開時,篩孔能通風透光,而合攏起來時,則嚴絲合縫,密不透風。設計之巧妙,令人贊嘆。 在龍通土樓的右側前方,還有一片閩南古大厝。據許文理介紹,這片古厝名為“芹前厝”,是龍通土樓“崇墉永峙”建造者爾堦公的兒子興建的。但既然家中已有土樓這樣巨大的建筑物了,為什么還要另建古大厝呢,這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住在土樓“崇墉永峙”的許氏精于茶道,而我們現今還能在這土樓內發現許多制茶的工具。土樓冬暖夏涼,是炒制茶葉的好場所。當年一到茶季,先民們在這里炒茶、晾茶,整座土樓想必是茶香四溢,那濃濃的茶味已滲入到土樓的每一寸空間中。古人詩云:“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風聲盼盼茶茶。”在浮華塵世中見此土樓,也恰似聞到了幽幽茶香。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